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精密滚动轴承表面强化技术与特点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精密滚动轴承表面强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表面微观形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超声滚挤压加工机理 | 第17-27页 |
2.1 超声滚挤压加工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2 超声滚挤压加工装置 | 第18-20页 |
2.2.1 超声波发生器 | 第18-19页 |
2.2.2 超声滚挤压加工执行机构 | 第19-20页 |
2.3 超声滚挤压加工运动学分析 | 第20-21页 |
2.4 超声滚挤压加工力学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5 超声滚挤压加工力学计算模型 | 第22-26页 |
2.5.1 经典计算法 | 第22-25页 |
2.5.2 试验法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形成机制 | 第27-41页 |
3.1 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形成原理 | 第27-31页 |
3.1.1 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形成过程 | 第27-28页 |
3.1.2 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微观形貌轮廓高度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3.2 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理论模型仿真分析 | 第31-39页 |
3.2.1 仿真关键参数 | 第31页 |
3.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1-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粗糙度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41-51页 |
4.1 超声滚挤压加工有限元模拟方案 | 第41-44页 |
4.1.1 仿真流程 | 第41页 |
4.1.2 模型建立 | 第41-43页 |
4.1.3 网格划分 | 第43-44页 |
4.1.4 边界条件设置 | 第44页 |
4.2 超声滚挤压加工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4-50页 |
4.2.1 频率对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2 振幅对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3 预挤压力对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4 转速对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5 工具头进给速度对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粗糙度实验研究及预测分析 | 第51-63页 |
5.1 超声滚挤压加工实验 | 第51-57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5.1.2 试验设备 | 第51-52页 |
5.1.3 加工参数的选取 | 第52页 |
5.1.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7页 |
5.2 超声滚挤压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分析 | 第57-59页 |
5.2.1 表面粗糙度响应曲面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显著性检验 | 第57-59页 |
5.3 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验证与加工参数优化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