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智能材料与纳米材料 | 第10-11页 |
1.2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及其自组装 | 第11-12页 |
1.3 环境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 | 第12-20页 |
1.3.1 pH值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第13-14页 |
1.3.2 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第14-16页 |
1.3.3 光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第16-18页 |
1.3.4 还原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第18-19页 |
1.3.5 多重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4.2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含邻硝基苄酯两亲性聚碳酸酯的制备及其光响应性能研究 | 第22-39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3.1 2-硝基苄基2,2-二羟甲基丙酸酯的合成 | 第24-25页 |
2.3.2 环碳酸酯单体(MNC)的合成 | 第25页 |
2.3.3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mPEG_(113)-b-PMNC_n)的合成 | 第25-26页 |
2.3.4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26页 |
2.3.5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 第26页 |
2.3.6 聚合物光响应实验 | 第26-27页 |
2.3.7 聚合物光控释放实验 | 第27页 |
2.3.8 细胞毒性试验(MTT) | 第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2.4.1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mPEG_(113)-b-PMNC_n)的合成与表征 | 第27-30页 |
2.4.2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32页 |
2.4.3 聚合物胶束的光响应 | 第32-36页 |
2.4.4 聚合物胶束的光控释放 | 第36-37页 |
2.4.5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毒性测试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一锅法制备pH-温度双响应性聚酰胺及其响应性能研究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41页 |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1-42页 |
3.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1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3.3.1 硫内酯单体(BHT)的合成 | 第42-43页 |
3.3.2 聚合物P1的合成 | 第43页 |
3.3.3 聚合物P2的合成 | 第43页 |
3.3.4 不同pH值聚合物溶液的制备 | 第43-44页 |
3.3.5 聚合物P1和P2的pH响应测试 | 第44页 |
3.3.6 聚合物P2的温度响应测试 | 第4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3.4.1 聚合物P1、P2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46页 |
3.4.2 聚合物P1、P2的pH响应测试 | 第46-47页 |
3.4.3 聚合物P2的温度响应测试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附录A 各章节合成化合物的~1H NMR和~(13)C NMR | 第60-62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