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a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车联网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关键技术概述 | 第18-24页 |
2.1 车载终端通信技术 | 第18-19页 |
2.1.1 IOCP模型 | 第18-19页 |
2.1.2 GPRS IP通信 | 第19页 |
2.2 数据分析技术 | 第19-21页 |
2.2.1 用户画像 | 第20页 |
2.2.2 机器学习 | 第20-21页 |
2.3 车联网可视化技术 | 第21-23页 |
2.3.1 AJAX和百度电子地图 | 第21-22页 |
2.3.2 SSH2框架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需求分析 | 第24-35页 |
3.1 总体需求 | 第25-27页 |
3.1.1 功能需求 | 第25页 |
3.1.2 技术需求 | 第25-26页 |
3.1.3 安全性需求 | 第26-27页 |
3.2 车辆设置 | 第27-28页 |
3.2.1 功能描述 | 第27页 |
3.2.2 业务流程 | 第27-28页 |
3.3 车辆管理 | 第28-29页 |
3.3.1 功能描述 | 第28页 |
3.3.2 业务流程 | 第28-29页 |
3.4 车辆保养 | 第29-30页 |
3.4.1 功能描述 | 第29页 |
3.4.2 业务流程 | 第29-30页 |
3.5 功能操作 | 第30-31页 |
3.5.1 功能描述 | 第30-31页 |
3.5.2 业务流程 | 第31页 |
3.6 查询统计 | 第31-32页 |
3.6.1 功能描述 | 第31页 |
3.6.2 业务流程 | 第31-32页 |
3.7 短信服务 | 第32-33页 |
3.7.1 功能描述 | 第32页 |
3.7.2 业务流程 | 第32-33页 |
3.8 报警信息 | 第33页 |
3.8.1 功能描述 | 第33页 |
3.8.2 业务流程 | 第33页 |
3.9 系统管理 | 第33-34页 |
3.9.1 功能描述 | 第33-34页 |
3.9.2 业务流程 | 第34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5-65页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5-39页 |
4.1.1 系统总体架构 | 第35-36页 |
4.1.2 系统功能模块 | 第36页 |
4.1.3 系统网络架构 | 第36-37页 |
4.1.4 系统接口设计 | 第37-38页 |
4.1.5 系统运行环境 | 第38页 |
4.1.6 系统容错机制 | 第38-39页 |
4.2 数据库设计 | 第39-48页 |
4.3 WEB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8-58页 |
4.3.1 车辆设置模块 | 第49-50页 |
4.3.2 车辆管理模块 | 第50-51页 |
4.3.3 保养方案模块 | 第51-52页 |
4.3.4 功能操作模块 | 第52-54页 |
4.3.5 查询统计模块 | 第54-55页 |
4.3.6 短信服务模块 | 第55-56页 |
4.3.7 报警信息模块 | 第56-57页 |
4.3.8 系统管理模块 | 第57-58页 |
4.4 通信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8-61页 |
4.4.1 与车载终端通信 | 第58-60页 |
4.4.2 与用户短信通信 | 第60-61页 |
4.5 数据分析子系统 | 第61-64页 |
4.5.1 车辆保养推荐模型 | 第61-62页 |
4.5.2 基于混合聚类算法的用户画像模型 | 第62-64页 |
4.5.3 基于神经网络的车辆保养周期预测模型 | 第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 | 第65-68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65页 |
5.2 测试场景 | 第65页 |
5.3 测试结果 | 第65-68页 |
5.3.1 功能测试 | 第65-66页 |
5.3.2 性能测试 | 第66-67页 |
5.3.3 安全性测试 | 第67页 |
5.3.4 易用性与友好性测试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