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 选题来源 | 第11页 |
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推动 | 第11-12页 |
·“功能性扫盲”的提出对扫盲教材提出的新要求 | 第12页 |
·国际形势对扫盲教育的迫切要求 | 第12-13页 |
·社会发展对扫盲教材提出新的要求 | 第13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4-17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14-15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核心观点 | 第15-16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超越与创新 | 第16-17页 |
5 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扫盲教材文献研究 | 第17-18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18-19页 |
6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理论假设和框架 | 第19-22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理论假设 | 第20-21页 |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扫盲教材管理 | 第22-27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关于管理的基本观点 | 第22-23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关于管理的观点 | 第22页 |
·关于管理的观点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 第22-23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下扫盲教材管理问题分析 | 第23-25页 |
·扫盲教材相关决策权有待更多下放 | 第23-24页 |
·扫盲教材相关决策对文盲大众需要考虑欠缺 | 第24页 |
·扫盲教材使用管理服务性能不够充分 | 第24-25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下改进扫盲教材管理的对策研究 | 第25-27页 |
·服务而不是掌舵 | 第25页 |
·鼓励民众的参与 | 第25页 |
·构建服务化管理平台 | 第25-27页 |
第3章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扫盲教材质量 | 第27-33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关于质量的观点 | 第27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下扫盲教材质量问题分析 | 第27-30页 |
·部分扫盲教材对象定位不够准确,效用性不够强 | 第28-29页 |
·部分扫盲教材正确度偏低 | 第29-30页 |
·公众认可度偏低及影响力不够高 | 第30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下提高扫盲教材质量的对策研究 | 第30-33页 |
·正确定位扫盲教材对象,提高教材效用性 | 第30-31页 |
·从决策、管理层面提高教材正确性 | 第31页 |
·鼓励民众参与,增强公众认可度 | 第31-33页 |
第4章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扫盲教材内容 | 第33-39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下扫盲教材内容维度分析 | 第33-35页 |
·学习内容维度分析 | 第33-34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扫盲教材内容维度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下扫盲教材内容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重数量指标,忽视对文盲学习者的培养 | 第35-36页 |
·对文盲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不够重视 | 第36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下扫盲教材内容选择的对策研究 | 第36-39页 |
·内容维度 | 第36-37页 |
·动机维度 | 第37-38页 |
·互动维度 | 第38-39页 |
第5章 新公共服务理论下扫盲教材实例分析 | 第39-45页 |
·扫盲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 第39页 |
·注重人 | 第39页 |
·以服务为宗旨 | 第39页 |
·扫盲教材编写原则分析 | 第39-41页 |
·坚持民众参与原则 | 第39-40页 |
·坚持优质原则 | 第40页 |
·坚持育人原则 | 第40页 |
·生活性原则 | 第40页 |
·实践性原则 | 第40-41页 |
·分散性原则 | 第41页 |
·扫盲教材实例分析 | 第41-45页 |
·扫盲教材体例分析——以广西农村妇女扫盲教材编写为例 | 第41页 |
·扫盲教材体例结构分析 | 第41-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