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1 比较法研究方法 | 第9页 |
1.2.2 案例分析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3 历史分析研究法 | 第10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第2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所属专有权和共有权概念的分析 | 第11-18页 |
2.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 | 第11页 |
2.1.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念的理论争议 | 第11页 |
2.1.2 我国如何定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 | 第11页 |
2.2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所设立的目的 | 第11-12页 |
2.2.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相关制度 | 第11-12页 |
2.2.2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设立的目的 | 第12页 |
2.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权的概念 | 第12-14页 |
2.3.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权的理论争议 | 第13页 |
2.3.2 我国如何定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权的概念 | 第13-14页 |
2.4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共有权的概念 | 第14-15页 |
2.4.1 法定的共有部分的设定 | 第14页 |
2.4.2 约定的共有部分的设定 | 第14-15页 |
2.4.3 我国如何定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共有权的概念 | 第15页 |
2.5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比较分析 | 第15-18页 |
第3章 各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立法 | 第18-22页 |
3.1 各国专有部分的立法 | 第18-19页 |
3.1.1 德国专有部分的立法 | 第18页 |
3.1.2 日本专有部分的立法 | 第18-19页 |
3.1.3 美国专有部分的立法 | 第19页 |
3.2 各国共有部分的立法 | 第19-20页 |
3.2.1 德国共有部分的立法 | 第19页 |
3.2.2 日本共有部分的立法 | 第19-20页 |
3.2.3 美国共有部分的立法 | 第20页 |
3.3 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域外借鉴经验 | 第20-22页 |
第4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专有权和共有权的问题及现行法律规定 | 第22-26页 |
4.1 小区车位权属的问题及现行法律规定 | 第22-23页 |
4.1.1 小区车位权属问题 | 第22页 |
4.1.2 小区车位权属问题及现行法律规定 | 第22-23页 |
4.2 小区屋顶平台权属的问题及现行法律规定 | 第23页 |
4.2.1 小区屋顶平台权属的问题 | 第23页 |
4.2.2 小区屋顶平台权属问题及现行法律规定 | 第23页 |
4.3 小区会所权属的问题及现行法律规定 | 第23-24页 |
4.3.1 小区会所权属的问题 | 第23-24页 |
4.3.2 小区会所权属问题及现行法律规定 | 第24页 |
4.4 建筑物其它部分权属的问题及现行法律规定 | 第24-26页 |
4.4.1 建筑物其它部分权属的问题 | 第24-25页 |
4.4.2 建筑物其它部分权属及现行法律规定 | 第25-26页 |
第5章 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权和共有权冲突的解决 | 第26-35页 |
5.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划分标准 | 第26-30页 |
5.1.1 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内容标准划分 | 第26-27页 |
5.1.2 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应然标准划分 | 第27-28页 |
5.1.3 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形式标准划分 | 第28-30页 |
5.2 完善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专有权和共有权的立法 | 第30-35页 |
5.2.1 小区车位权属的确定 | 第30-32页 |
5.2.2 小区屋顶平台权属的确定 | 第32-33页 |
5.2.3 小区会所权属的确定 | 第33页 |
5.2.4 建筑物其它部分权属的确定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