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3-21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1.1 选题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13页 |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2.1 充填开采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 1.2.2 充填开采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 1.2.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17-18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2 充填开采覆岩移动与裂隙发育的相关理论与计算 | 第21-35页 |
| 2.1 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 2.2 充填采场弹性地基粱力学简化模型分析 | 第22-25页 |
| 2.2.1 弹性基础梁力学模型 | 第23页 |
| 2.2.2 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力学方程 | 第23-24页 |
| 2.2.3 充填开采覆岩稳定性判据 | 第24-25页 |
| 2.3 充填采场的覆岩空间结构及其移动规律 | 第25-30页 |
| 2.3.1 充填采场覆岩空间结构 | 第25-27页 |
| 2.3.2 充填采场覆岩运动规律 | 第27-30页 |
| 2.4 充填体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30-31页 |
| 2.5 基于等价采高理论的充填开采覆岩裂隙发育高度预计 | 第31-34页 |
| 2.5.1 等价采高理论 | 第31-32页 |
| 2.5.2 基于等价采高理论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 | 第32-34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3 充填开采覆岩采动裂隙发育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5-63页 |
| 3.1 充填开采FLAC3D数值模拟具体方案 | 第35-36页 |
| 3.1.1 FLAC3D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 3.1.2 FLAC3D数值模拟方案 | 第36页 |
| 3.2 不同充实率条件下充填开采围岩塑性区分布演化规律的数值模拟 | 第36-44页 |
| 3.3 不同充实率条件下充填开采覆岩位移场分布演化规律的数值模拟 | 第44-53页 |
| 3.4 不同充实率条件下充填开采覆岩应力场分布演化规律的数值模拟 | 第53-6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4 工程应用实践 | 第63-72页 |
| 4.1 充填区域及充填工艺介绍 | 第63-66页 |
| 4.1.1 充填工作面情况简介 | 第63-64页 |
| 4.1.2 充填开采工艺简介 | 第64-66页 |
| 4.2 矸石充填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分析 | 第66-67页 |
| 4.2.1 覆岩采动裂隙发育高度实测分析 | 第66页 |
| 4.2.2 裂隙发育高度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 4.3 矿压观测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 4.3.1 矿压监测内容 | 第67-69页 |
| 4.3.2 矿压监测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5 结论与不足 | 第72-74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 5.2 不足之处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