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乡村儒学讲堂"的资源动员及其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17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研究背景第10-11页
        2、研究意义第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4页
        1、人文层面对儒家文化的研究第11-13页
        2、关于儒家文化的实证研究第13-14页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1、理论工具第14-15页
        2、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研究框架第16-17页
二、“乡村儒学讲堂”案例介绍第17-27页
    (一)案例背景第17-19页
    (二)组织的简介第19-21页
        1、赵法生简介第20页
        2、尼山圣源书院简介第20-21页
    (三)“乡村儒学讲堂”的发展概况第21-23页
        1、筹备阶段第21-22页
        2、开展阶段第22-23页
    (四)“乡村儒学讲堂”发展的结果第23-27页
        1、对当地村民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第23-24页
        2、对当地政府的影响第24-27页
三、“乡村儒学讲堂”的资源动员过程第27-36页
    (一)物质动员第27-29页
        1、资金来源及其动员第27-28页
        2、场地及其动员第28页
        3、讲课时间及其动员第28-29页
    (二)成员动员第29-31页
        1、组织者对参与者的动员第30页
        2、组织者对支持者的动员第30-31页
        3、支持者对参与者的动员第31页
    (三)情感动员第31-33页
        1、村民间的情感动员第31-32页
        2、学者对村民的情感动员第32-33页
    (四)媒体动员第33-34页
    (五)政治机遇结构第34-36页
四、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第36-42页
    (一)“乡村儒学讲堂”成功的原因第36-38页
        1、“乡村儒学讲堂”的内容契合当前政治机遇结构第36-37页
        2、“乡村儒学讲堂”的资源动员方式多样化第37页
        3、“乡村儒学讲堂”以满足村民文化需求为目标第37-38页
        4、“乡村儒学讲堂”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第38页
    (二)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第38-42页
        1、乡村文化建设要重视儒家文化的作用第38-39页
        2、乡村文化建设的资源动员方式要多样化第39页
        3、乡村文化建设要以满足村民文化需求为目标第39-40页
        4、乡村文化建设要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第40-42页
五、结论与讨论第42-44页
    (一)文章结论第42页
    (二)研究的不足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台婚庆习俗及文化生态传承研究
下一篇:俄罗斯雅库特民族文化及其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