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方法与结构第12-13页
        1.2.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2 结构框图第13页
    1.3 创新点和不足点第13-16页
        1.3.1 创新点第13-15页
        1.3.2 不足点第15-16页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第16-32页
    2.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第16-22页
        2.1.1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达国家理论第16-17页
        2.1.2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理论第17-18页
        2.1.3 区位选择理论第18-22页
    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体、方式、动因及分布第22-24页
    2.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第24-26页
    2.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第26-31页
        2.4.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第26-28页
        2.4.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第28-29页
        2.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效应第29-31页
    2.5 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现状第32-46页
    3.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量能情况第32-36页
        3.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情况第32-34页
        3.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情况第34-36页
    3.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情况第36-40页
        3.2.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各洲分布情况第36-37页
        3.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行业分布情况第37-40页
    3.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情况第40-42页
    3.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企业类型情况第42-44页
    3.5 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46-64页
    4.1 地理环境条件第47-50页
        4.1.1 地理位置特点第47-49页
        4.1.2 资源禀赋特点第49-50页
    4.2 政治稳定程度第50-55页
        4.2.1 腐败程度第50-52页
        4.2.2 社会治安第52页
        4.2.3 领导人互访第52-55页
    4.3 经济发展能力第55-61页
        4.3.1 基础设施建设第55-56页
        4.3.2 市场吸纳能力第56-57页
        4.3.3 技术创新能力第57-58页
        4.3.4 税收优惠制度第58-61页
    4.4 文化趋同程度第61-63页
    4.5 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64-77页
    5.1 全面分析第65-68页
        5.1.1 考虑时间因素的分析第65-66页
        5.1.2 剔除时间因素的分析第66-68页
    5.2 国家分类分析第68-75页
        5.2.1 资源类国家分析第68-72页
        5.2.2 技术类国家分析第72-75页
    5.3 小结第75-77页
第6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作用与相关建议第77-82页
    6.1 对外直接投资与本国经济效益的关系第77页
    6.2 改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建议第77-80页
        6.2.1 对本国政府的建议第77-79页
        6.2.2 对本国企业的建议第79-80页
    6.3 小结第80-82页
附录第82-96页
    附表1:中国对样本国直接投资存量第82-83页
    附表2:中国同样本国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第83-84页
    附表3:样本国人均国民收入第84-85页
    附表4:样本国劳动力总数第85-86页
    附表5:样本国互联网用户数(每100人)第86-87页
    附表6:样本国清廉指数(CPI)第87-88页
    附表7:样本国总税率(占商业利润的比重)第88-89页
    附表8:样本国全球竞争力指数(GCI)第89-90页
    附表9:样本国文化相似度指数第90-91页
    附表10:样本国石油产量第91-92页
    附表11:样本国天然气产量第92-93页
    附表12:样本国粗钢产量第93-94页
    附表13:样本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比例第94-95页
    附表14:样本国R&D研究人员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读研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区位选择研究
下一篇:新常态下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