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时空优化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策略研究--以贵阳市轨道交通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论文缘起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 | 第13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1.4.1 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1.4.2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6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6-18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案例研究 | 第20-40页 |
2.1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2页 |
2.1.1 TOD理论 | 第20-21页 |
2.1.2 城市地租理论 | 第21-22页 |
2.1.3 轨道交通廊道效应理论 | 第22页 |
2.2 相关案例研究 | 第22-30页 |
2.2.1 哥本哈根轨道交通规划 | 第23-24页 |
2.2.2 香港轨道交通规划 | 第24-26页 |
2.2.3 东京轨道交通规划 | 第26-28页 |
2.2.4 北京轨道交通规划 | 第28-30页 |
2.3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 第30-38页 |
2.3.1 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模式 | 第30-32页 |
2.3.2 轨道交通对城市时空结构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3 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 | 第33-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 | 第40-60页 |
3.1 轨道交通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 | 第40-48页 |
3.1.1 轨道交通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 第40-41页 |
3.1.2 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存在的障碍 | 第41-44页 |
3.1.3 轨道交通规划多层面协调策略 | 第44-48页 |
3.2 轨道交通规划引导城市时空结构优化要点 | 第48-54页 |
3.2.1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趋势预测 | 第48-51页 |
3.2.2 老城区时空结构优化 | 第51-53页 |
3.2.3 新城区时空结构优化 | 第53-54页 |
3.3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优化要点 | 第54-59页 |
3.3.1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评估 | 第54-55页 |
3.3.2 轨道交通站区分类 | 第55-57页 |
3.3.3 轨道交通沿线用地优化 | 第57-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贵阳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策略 | 第60-95页 |
4.1 城市概况 | 第60-64页 |
4.1.1 城市基本发展情况 | 第60-61页 |
4.1.2 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 第61页 |
4.1.3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第61-62页 |
4.1.4 轨道交通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 | 第62-64页 |
4.2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梳理与评估 | 第64-76页 |
4.2.1 沿线用地现状分析 | 第64-67页 |
4.2.2 沿线用地发展潜力分析 | 第67-69页 |
4.2.3 重点站区现状用地特征分析 | 第69-76页 |
4.3 贵阳城市时空结构优化 | 第76-85页 |
4.3.1 轨道交通与城市时空结构的关系 | 第76-80页 |
4.3.2 城市时空结构发展趋势分析 | 第80-82页 |
4.3.3 轨道交通沿线功能区段划分 | 第82-85页 |
4.4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优化 | 第85-93页 |
4.4.1 轨道交通站区功能体系优化 | 第85-89页 |
4.4.2 沿线用地功能调整策略 | 第89-91页 |
4.4.3 沿线用地强度梯度开发 | 第91-92页 |
4.4.4 土地管理与线路运营 | 第92-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5-98页 |
研究结论 | 第95-96页 |
研究后续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