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引言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1.2.1 企业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1.2.2 基于BSC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 第17-19页 |
1.2.3 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发展 | 第19-20页 |
1.2.4 文献简评 | 第20-2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框架 | 第22-23页 |
2 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概述 | 第23-38页 |
2.1 企业业绩评价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企业业绩评价 | 第23页 |
2.1.2 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 | 第23页 |
2.1.3 企业战略业绩评价 | 第23-24页 |
2.2 基于BSC的业绩评价 | 第24-30页 |
2.2.1 BSC概念 | 第24-25页 |
2.2.2 BSC评价体系 | 第25-28页 |
2.2.3 BSC业绩评价的优点与局限 | 第28-30页 |
2.3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 | 第30-34页 |
2.3.1 EVA概念 | 第30-31页 |
2.3.2 EVA业绩评价体系 | 第31-33页 |
2.3.3 EVA业绩评价的优点与局限 | 第33-34页 |
2.4 企业业绩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34-38页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4-35页 |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5页 |
2.4.3 战略管理理论 | 第35-36页 |
2.4.4 权变管理理论 | 第36-38页 |
3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业绩评价体系及存在的局限 | 第38-50页 |
3.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第38-41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38-39页 |
3.1.2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 第39-40页 |
3.1.3 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分析 | 第40-41页 |
3.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业绩评价体系介绍 | 第41-45页 |
3.2.1 现有业绩评价的总体思想 | 第41-42页 |
3.2.2 现有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42-43页 |
3.2.3 现有业绩评价方法分析 | 第43-45页 |
3.2.4 现有业绩评价结果提供的信息分析 | 第45页 |
3.3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局限 | 第45-47页 |
3.3.1 指标设置与战略不匹配 | 第45-46页 |
3.3.2 指标设置没有与预算管理相衔接 | 第46页 |
3.3.3 指标设置偏重财务指标 | 第46-47页 |
3.3.4 指标未突出行业特点 | 第47页 |
3.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业绩评价存在局限的原因分析 | 第47-50页 |
3.4.1 原有指标体系照搬综合性国有企业指标 | 第47-48页 |
3.4.2 没有足够重视学习与创新的指标 | 第48页 |
3.4.3 没有足够重视业绩指标采用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4 评价方法科学性不强 | 第49-50页 |
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行EVA-BSC业绩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50-53页 |
4.1 实行EVA-BSC业绩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 第50-51页 |
4.1.1 EVA和BSC的互补性表现 | 第50-51页 |
4.1.2 EVA-BSC结合对现有业绩评价的扩充 | 第51页 |
4.2 实行EVA-BSC业绩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 第51-53页 |
4.2.1 公司拥有完善的管理系统 | 第51-52页 |
4.2.2 公司拥有先进的信息系统 | 第52-53页 |
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EVA-BSC业绩评价体系设计 | 第53-65页 |
5.1 EVA和BSC整合的基本思路 | 第53-55页 |
5.1.1 BSC财务指标以EVA为最终目标 | 第53-54页 |
5.1.2 EVA评价以BSC为基本框架 | 第54页 |
5.1.3 EVA-BSC业绩评价方法 | 第54-55页 |
5.2 EVA-BSC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55-61页 |
5.2.1 以EVA为核心的财务维度指标设计 | 第55-57页 |
5.2.2 客户指标设计 | 第57-58页 |
5.2.3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指标设计 | 第58页 |
5.2.4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设计 | 第58-59页 |
5.2.5 各维度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分析 | 第59-61页 |
5.3 EVA-BSC业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1-65页 |
5.3.1 熵权法基本思路 | 第61-62页 |
5.3.2 财务维度指标赋权 | 第62-63页 |
5.3.3 客户维度指标赋权 | 第63页 |
5.3.4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指标赋权 | 第63-64页 |
5.3.5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赋权 | 第64-65页 |
6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EVA-BSC业绩评价体系实施 | 第65-82页 |
6.1 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 | 第65-67页 |
6.1.1 绘制公司的战略地图 | 第65-66页 |
6.1.2 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至部门 | 第66-67页 |
6.1.3 将公司的战略分解为四个维度的战略主旨 | 第67页 |
6.2 业绩评价指标数据收集与计算 | 第67-72页 |
6.2.1 财务维度指标数据收集与计算 | 第67-70页 |
6.2.2 客户维度指标数据收集与计算 | 第70-71页 |
6.2.3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数据收集与计算 | 第71-72页 |
6.2.4 学习与成长维度数据收集与计算 | 第72页 |
6.3 EVA-BSC业绩评价对标分析 | 第72-79页 |
6.3.1 财务维度对标分析 | 第72-74页 |
6.3.2 客户维度对标分析 | 第74页 |
6.3.3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对标分析 | 第74-76页 |
6.3.4 学习与成长维度对标分析 | 第76页 |
6.3.5 公司战略综合业绩对标分析 | 第76-79页 |
6.4 公司EVA-BSC业绩评价体系实施保障 | 第79-82页 |
6.4.1 组建业绩评价专家团队 | 第79页 |
6.4.2 充分利用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 | 第79-80页 |
6.4.3 健全业绩评价反馈制度 | 第80页 |
6.4.4 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 第80-81页 |
6.4.5 培训相关业绩评价人员 | 第81-8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2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