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1.3 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及本文的结构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创新点 | 第17页 |
1.3.4 本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交通运输企业“营改增“相关概念与政策 | 第18-23页 |
2.1 交通运输企业“营改增”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交通运输企业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营业税概念 | 第18-19页 |
2.1.3 增值税概念 | 第19-20页 |
2.1.4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区别与联系 | 第20页 |
2.2 交通运输企业“营改增”政策 | 第20-23页 |
2.2.1 “营改增”政策发展 | 第20-21页 |
2.2.2 “营改增”政策新规 | 第21页 |
2.2.3 交通运输企业实行“营改增”的意义 | 第21-23页 |
第3章 交通运输企业税改前后涉税业务会计处理的变化-以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第23-25页 |
3.1 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 第23页 |
3.2 外购业务涉税会计处理的变化 | 第23页 |
3.3 收入涉税会计处理的变化 | 第23-24页 |
3.4 与流转税相关的附加税费的变化 | 第24-25页 |
第4章 两种税制下税后净利润相等的无差别点的基本原理 | 第25-30页 |
4.1 两种税制下税后净利润相等的无差别点的基本原理概述 | 第25页 |
4.2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后净利润相等的无差别点 | 第25-29页 |
4.3 小规模纳税人税后净利润相等的无差别点 | 第29-30页 |
第5章 “营改增”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影响案例分析—以常州市A物流运输企业为例 | 第30-37页 |
5.1 A物流运输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 第30-31页 |
5.2 “营改增”对A物流公司收入的影响 | 第31-32页 |
5.3 “营改增”对A物流公司成本费用的影响 | 第32页 |
5.4 “营改增”对A物流公司应缴纳税金的影响 | 第32-33页 |
5.5 “营改增”对A物流公司净利润的影响 | 第33-34页 |
5.6 “营改增”对A物流公司现金流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5.7 分析税改前后的指标差异的原因 | 第35-37页 |
5.7.1 采购货物及接受修理修配劳务支出 | 第35页 |
5.7.2 人员工资、折旧、过路过桥费支出 | 第35页 |
5.7.3 购进固定资产 | 第35-36页 |
5.7.4 税率的变化 | 第36页 |
5.7.5 其他原因 | 第36-37页 |
第6章 对交通运输企业与政府推行“营改增”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 第37-43页 |
6.1 对交通运输企业进行“营改增”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 第37-41页 |
6.1.1 建立健全的财务核算 | 第37-38页 |
6.1.2 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 | 第38页 |
6.1.3 转变经营方式 | 第38-39页 |
6.1.4 进行纳税筹划 | 第39页 |
6.1.5 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能力 | 第39页 |
6.1.6 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 第39-40页 |
6.1.7 申请国家过渡性财政扶持 | 第40页 |
6.1.8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 第40-41页 |
6.2 对政府推行“营改增”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 第41-43页 |
6.2.1 完善我国财税核算制度 | 第41-42页 |
6.2.2 完善相关链条行业政策 | 第42页 |
6.2.3 深化税制改革 | 第42-43页 |
研究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