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6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雾霾与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因素分析 | 第21-41页 |
2.1 课题相关概念解释 | 第21-25页 |
2.1.1 雾、霾的定义和区别 | 第21-22页 |
2.1.2 城市空间 | 第22-25页 |
2.2 雾霾的成分以及形成原因 | 第25-26页 |
2.2.1 雾霾的成分 | 第25页 |
2.2.2 雾霾的形成原因 | 第25-26页 |
2.3 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因素 | 第26-30页 |
2.3.1 城市空间重构的传统动力 | 第26-28页 |
2.3.2 雾霾影响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 | 第28-30页 |
2.4 国内外相关治理雾霾的概况 | 第30-40页 |
2.4.1 国外治理雾霾的相关研究概况 | 第30-37页 |
2.4.2 国内治理雾霾的相关研究概况 | 第37-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郑州市雾霾现状与各时期城市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 第41-71页 |
3.1 郑州市城市空间中雾霾概况 | 第41-47页 |
3.1.1 郑州市空气质量现状 | 第41-43页 |
3.1.2 郑州市各监测点位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2.5 浓度平均值 | 第43-45页 |
3.1.3 郑州市城区PM2.5 时间分布特征 | 第45-47页 |
3.2 郑州市雾霾成因 | 第47-54页 |
3.2.1 自然因素 | 第48-49页 |
3.2.2 产业结构 | 第49-50页 |
3.2.3 工业布局不合理 | 第50-51页 |
3.2.4 污染物的排放 | 第51-54页 |
3.3 郑州市在各个历史时期城市空间与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 第54-61页 |
3.3.1 解放初期(1949-1952 年)郑州城市空间变化的特征 | 第55页 |
3.3.2“一五”(1953-1957 年)期间的郑州市城市空间变化的特征 | 第55-56页 |
3.3.3“文革”(1958-1977 年)期间的郑州市城市空间变化的特征 | 第56-57页 |
3.3.4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5 年)的城市空间扩展特征 | 第57-58页 |
3.3.5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1986-1999 年)的城市空间扩展和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 第58-59页 |
3.3.6 快速城市化(2000 年至今)背景下的城市空间扩展和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 第59-61页 |
3.4 郑州市雾霾与城市空间变化的相互联系 | 第61-70页 |
3.4.1 郑州市雾霾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之间的联系 | 第63-64页 |
3.4.2 郑州市雾霾与人口增长变化之间的联系 | 第64-67页 |
3.4.3 郑州市雾霾与城镇化水平变化之间的联系 | 第67-68页 |
3.4.4 郑州市雾霾与城市工业发展变化之间的联系 | 第68-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郑州市城市空间重构及对同类型城市空间重构模式的探索 | 第71-91页 |
4.1 郑州市城市空间重构目标 | 第71-74页 |
4.1.1 构建优质的城市空间 | 第71-72页 |
4.1.2 实现可持续发展下的空间重构 | 第72-74页 |
4.2 郑州市城市空间重构策略 | 第74-84页 |
4.2.1 建设“一主一副两中心,主次两轴五片区”的地下空间 | 第74-77页 |
4.2.2 外迁西部老工业基地,合理规划新工业片区 | 第77-79页 |
4.2.3 构建“一环+多中心+网状廊道”城市绿地系统 | 第79-82页 |
4.2.4 改造城市传统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 第82-84页 |
4.3 雾霾影响下的城市空间重构原则 | 第84-87页 |
4.3.1 土地集约利用原则 | 第84-85页 |
4.3.2“老换新”的工业发展原则 | 第85页 |
4.3.3“区域联合”的绿地发展原则 | 第85-86页 |
4.3.4“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 第86-87页 |
4.4 对同类型城市空间重构模式的探索 | 第87-91页 |
4.4.1 以自然因素为主导的城市空间重构模式探索 | 第87-88页 |
4.4.2 以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城市空间重构模式探索 | 第88页 |
4.4.3 以城市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空间重构模式探索 | 第88-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