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1.3 研究目标与思路 | 第24-2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5-27页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4.2 创新点 | 第25-27页 |
2 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理论及其辨析 | 第27-39页 |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镇化的论述 | 第27-30页 |
2.1.1 城镇发展动力论述 | 第27-28页 |
2.1.2 城乡发展关系论述 | 第28-29页 |
2.1.3 城镇化发展目标及目标实现路径论述 | 第29-30页 |
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城镇化的论述 | 第30-35页 |
2.2.1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城镇化的论述 | 第30-31页 |
2.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城镇化的论述 | 第31-32页 |
2.2.3 科学发展观关于城镇化的论述 | 第32-33页 |
2.2.4 十八大以后中央关于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论述 | 第33-35页 |
2.3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依据与改革难题 | 第35-37页 |
2.3.1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 第35页 |
2.3.2 新型城镇化的人本依据 | 第35页 |
2.3.3 新型城镇化的改革难题 | 第35-37页 |
2.4 城镇化、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联系和区别 | 第37-39页 |
2.4.1 城镇化、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联系 | 第37页 |
2.4.2 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区别 | 第37-39页 |
3 晋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与动力 | 第39-45页 |
3.1 晋江市新型城镇建设原则与目标 | 第39-41页 |
3.1.1 晋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原则 | 第39-40页 |
3.1.2 晋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 第40-41页 |
3.2 晋江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内容与动力 | 第41-45页 |
3.2.1 晋江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内容 | 第41-43页 |
3.2.2 晋江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 | 第43-45页 |
4 晋江城镇化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机遇 | 第45-60页 |
4.1 晋江市城镇化发展状况 | 第45-51页 |
4.1.1 晋江市基本区位及区位简析 | 第45-46页 |
4.1.2 晋江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简析 | 第46-51页 |
4.2 晋江市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 第51-56页 |
4.2.1 户籍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下 | 第51-52页 |
4.2.2 人口土地城镇化出现结构失衡 | 第52-53页 |
4.2.3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且不均 | 第53-54页 |
4.2.4 经济主导产业发展缺乏再集约 | 第54页 |
4.2.5 城镇化与工农产业发展不均衡 | 第54-55页 |
4.2.6 区位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可持续 | 第55-56页 |
4.2.7 部分传统文化遭受发展冲击 | 第56页 |
4.3 晋江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遇 | 第56-60页 |
4.3.1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有利环境 | 第56-57页 |
4.3.2 体制改革深化的有力推动 | 第57页 |
4.3.3 经济全球化加深的有利时机 | 第57-58页 |
4.3.4 信息化、智能化的有力支持 | 第58-59页 |
4.3.5 先发城镇的发展经验借鉴 | 第59-60页 |
5 进一步推进晋江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 第60-85页 |
5.1 晋江政府须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和规划 | 第60-64页 |
5.1.1 完善法治经济,规范政府行为 | 第60-62页 |
5.1.2 落实基层民主,维护民众权利 | 第62-64页 |
5.2 推动晋江市人口市民身份转换 | 第64-68页 |
5.2.1 积极配合户籍制度改革,主动调整落户政策 | 第64-65页 |
5.2.2 助推公共服务发展,保障晋江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65-66页 |
5.2.3 健全晋江就业服务机制,拓宽就业服务内容 | 第66-67页 |
5.2.4 完善晋江住房保障体系,提高政企保障力度 | 第67-68页 |
5.3 创新晋江市土地利用管理模式 | 第68-71页 |
5.3.1 创新晋江市土地管理制度 | 第68-69页 |
5.3.2 创新晋江市用地报批方式 | 第69-70页 |
5.3.3 创新晋江市用地运作机制 | 第70-71页 |
5.4 提升晋江市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 第71-74页 |
5.4.1 探索晋江市城镇规划管理模式 | 第71-72页 |
5.4.2 优化晋江市城镇功能区域布局 | 第72-73页 |
5.4.3 完善晋江市交通服务网络建设 | 第73-74页 |
5.4.4 完善晋江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 第74页 |
5.5 增强晋江市产业就业吸纳能力 | 第74-79页 |
5.5.1 促成晋江市现代化农业发展转型 | 第75-76页 |
5.5.2 促进晋江市形成高端化支柱产业 | 第76-77页 |
5.5.3 引导晋江市构建体系化第三产业 | 第77-78页 |
5.5.4 推动晋江市建设新型化产业结构 | 第78-79页 |
5.6 完善晋江城镇发展金融支持与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 | 第79-81页 |
5.6.1 提高晋江市金融发展水平与质量 | 第79页 |
5.6.2 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 | 第79-80页 |
5.6.3 建构市民化多元成本分担机制 | 第80-81页 |
5.7 构筑生态、宜居、文明晋江 | 第81-85页 |
5.7.1 打造生态晋江 | 第81-82页 |
5.7.2 营造和谐社区 | 第82-83页 |
5.7.3 留住乡愁文化 | 第83-85页 |
6 晋江经验的社会价值 | 第85-90页 |
6.1 晋江经验 | 第85-86页 |
6.2 晋江经验的社会价值与借鉴作用 | 第86-88页 |
6.2.1 晋江经验的社会价值 | 第86-87页 |
6.2.2 晋江经验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借鉴作用 | 第87-8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