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牙的放射源防丢失与微定位系统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前言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1 防盗防丢失技术现状 | 第11页 |
1.3.2 室内微定位技术 | 第11-13页 |
1.3.3 蓝牙BLE技术现状 | 第13页 |
1.3.4 iBeacon微定位技术 | 第13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分析 | 第14-15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2 课题研究方案 | 第17-22页 |
2.1 放射源防丢失与微定位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17页 |
2.2 主要技术指标 | 第17页 |
2.3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2.4 系统方案 | 第18-21页 |
2.4.1 防丢失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18页 |
2.4.2 室内微定位扩展设计方案 | 第18-19页 |
2.4.3 距离测量的实现方案 | 第19页 |
2.4.4 定位信息获取方案 | 第19-20页 |
2.4.5 微定位实现方案 | 第20页 |
2.4.6 硬件平台设计方案 | 第20-21页 |
2.4.7 软件设计方案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课题实现的算法研究及技术分析 | 第22-41页 |
3.1 蓝牙技术 | 第22-31页 |
3.1.1 蓝牙技术介绍 | 第22页 |
3.1.2 蓝牙BLE协议体系结构 | 第22-23页 |
3.1.3 控制器层 | 第23-27页 |
3.1.4 Host层协议 | 第27-28页 |
3.1.5 蓝牙设备的连接和组网 | 第28-31页 |
3.2 RSSI测距算法研究 | 第31-36页 |
3.2.1 信号衰减模型 | 第31-32页 |
3.2.2 数据预处理 | 第32-36页 |
3.3 三点定位 | 第36-38页 |
3.4 GSM通信技术 | 第38-39页 |
3.4.1 GSM通信技术简介 | 第38-39页 |
3.4.4 PDU编码 | 第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硬件设计及实现 | 第41-48页 |
4.1 STM32F407处理器模块电路设计 | 第41-43页 |
4.1.1 STM32F407特性分析 | 第41页 |
4.1.2 最小系统电路 | 第41-43页 |
4.2 蓝牙模块电路设计 | 第43-44页 |
4.2.1 nRF51822特性分析 | 第43页 |
4.2.2 nRF51822外围电路 | 第43-44页 |
4.3 GSM模块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4.3.1 SIM900A特性分析 | 第44页 |
4.3.2 SIM900A外围电路 | 第44-45页 |
4.4 显示电路设计 | 第45-46页 |
4.5 电源设计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8-59页 |
5.1 软件功能及开发环境 | 第48页 |
5.1.1 软件功能分块设计 | 第48页 |
5.1.2 软件开发环境 | 第48页 |
5.2 主程序设计 | 第48-49页 |
5.3 蓝牙程序设计 | 第49-53页 |
5.3.1 主从机模块的初始化及建立连接 | 第50-51页 |
5.3.2 RSSI值获取 | 第51-52页 |
5.3.3 蓝牙通信程序 | 第52-53页 |
5.4 GSM通信程序设计 | 第53-56页 |
5.4.1 短信发送子程序 | 第53-54页 |
5.4.2 短信接收子程序 | 第54-56页 |
5.5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 第56-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 第59-66页 |
6.1 系统平台搭建 | 第59-60页 |
6.2 蓝牙通信功能调试 | 第60-61页 |
6.3 RSSI值获取功能调试 | 第61页 |
6.4 GSM通信功能调试 | 第61-63页 |
6.5 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6.5.1 点到点的测距结果 | 第63-65页 |
6.5.2 三点定位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7 结论 | 第66-69页 |
7.1 结论 | 第66页 |
7.2 技术展望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