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及模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管理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电力行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第17-32页 |
2.1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 | 第17-18页 |
2.1.1 产品分类 | 第17页 |
2.1.2 行业特点 | 第17-18页 |
2.1.3 业务流程 | 第18页 |
2.2 供应链管理理论 | 第18-24页 |
2.2.1 供应链 | 第18-20页 |
2.2.2 供应链管理 | 第20-24页 |
2.3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供应链 | 第24-25页 |
2.4 绩效评价理论 | 第25-30页 |
2.4.1 绩效评价概述 | 第26-27页 |
2.4.2 绩效评价内容 | 第27-28页 |
2.4.3 绩效评价方法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 第32-46页 |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及原则 | 第32-33页 |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 | 第32页 |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过程 | 第33-37页 |
3.2.1 平衡计分卡模型(BSC) | 第33-34页 |
3.2.2 基于改进BSC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34-36页 |
3.2.3 基于改进BSC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36-37页 |
3.3 评价指标的初选 | 第37-44页 |
3.3.1 财务维度指标 | 第37-39页 |
3.3.2 顾客维度指标 | 第39-40页 |
3.3.3 运作维度指标 | 第40-42页 |
3.3.4 发展维度指标 | 第42-43页 |
3.3.5 协同维度指标 | 第43-44页 |
3.4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 第46-62页 |
4.1 AHP-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原理 | 第46-47页 |
4.2 AHP-模糊灰色评价模型步骤 | 第47-50页 |
4.2.1 基于AHP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7-48页 |
4.2.2 基于灰色聚类的模糊隶属度矩阵构造 | 第48-49页 |
4.2.3 供应链绩效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9-50页 |
4.2.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0页 |
4.3 实证研究 | 第50-60页 |
4.3.1 实证计算 | 第51-59页 |
4.3.2 评价结论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