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色彩规划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CA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3.1 国内 | 第12页 |
1.3.2 国外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2 城市色彩规划相关要素 | 第15-27页 |
2.1 色彩设计基础 | 第15-20页 |
2.1.1 色彩美学设计原则 | 第15-19页 |
2.1.2 色彩工学要素 | 第19-20页 |
2.2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 第20-23页 |
2.2.1 气候特征要素 | 第20-23页 |
2.2.2 地理环境要素 | 第23页 |
2.3 人文社会环境要素 | 第23-24页 |
2.3.1 城市功能要素 | 第23-24页 |
2.3.2 历史文化要素 | 第24页 |
2.4 小结 | 第24-27页 |
3 国内外城市色彩规划及案例研究 | 第27-41页 |
3.1 国外城市色彩规划及案例研究 | 第27-35页 |
3.1.1 国外城市色彩规划发展进程 | 第27-32页 |
3.1.2 国外城市色彩规划案例研究 | 第32-35页 |
3.2 国内城市色彩规划及案例研究 | 第35-39页 |
3.2.1 国内城市色彩规划发展历程 | 第35-37页 |
3.2.2 国内城市色彩规划案例研究 | 第37-39页 |
3.3 小结 | 第39-41页 |
4 青岛市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城市色彩 | 第41-55页 |
4.1 青岛市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城市色彩 | 第41-50页 |
4.1.1 青岛城市色彩形成的背景研究 | 第41-48页 |
4.1.2 城市色彩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 第48页 |
4.1.3 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色彩规划分析 | 第48-50页 |
4.2 青岛市城市色彩现状 | 第50-54页 |
4.2.1 风貌保护区 | 第50-52页 |
4.2.2 东部新城区 | 第52-53页 |
4.2.3 北部老城区居住区 | 第53-54页 |
4.3 小结 | 第54-55页 |
5 青岛市城市色彩规划体系和内容 | 第55-70页 |
5.1 建立色彩规划体系框架 | 第55-56页 |
5.2 基础信息收集 | 第56-57页 |
5.3 主要相关要素 | 第57-60页 |
5.3.1 气候特征 | 第57-58页 |
5.3.2 地理环境 | 第58-59页 |
5.3.3 城市功能 | 第59-60页 |
5.3.4 历史人文 | 第60页 |
5.4 区域色彩景观分析 | 第60-65页 |
5.4.1 风貌保护区 | 第60-63页 |
5.4.2 中央商务区 | 第63-64页 |
5.4.3 居住区 | 第64-65页 |
5.4.4 旅游渡假区 | 第65页 |
5.5 青岛城市色彩规划内容 | 第65-69页 |
5.5.1 总体规划 | 第66-67页 |
5.5.2 分区规划 | 第67-68页 |
5.5.3 控制性详细规划 | 第68-69页 |
5.6 小结 | 第69-70页 |
6 青岛市风貌保护区城市色彩规划研究 | 第70-89页 |
6.1 风貌保护区范围 | 第70页 |
6.2 风貌特征的形成 | 第70-71页 |
6.3 现状调研与分析 | 第71-79页 |
6.3.1 环境色彩现状调研 | 第71-72页 |
6.3.2 建筑色彩现状调研 | 第72-79页 |
6.4 规划原则 | 第79-85页 |
6.4.1“原真性”保护原则 | 第79-83页 |
6.4.2“整体性”保护原则 | 第83-85页 |
6.5 主色调及概念色谱 | 第85-88页 |
6.5.1 主色调 | 第85-86页 |
6.5.2 色域区间和推荐色谱 | 第86-88页 |
6.6 小结 | 第88-89页 |
7 结论与思索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6-98页 |
图录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