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摘要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 | 第15-16页 |
1.2 上转换发光材料发光机理 | 第16-19页 |
1.3 稀土材料的应用与前景 | 第19-29页 |
1.3.1 照明显示 | 第20-22页 |
1.3.2 冶金工业 | 第22-23页 |
1.3.3 动力能源 | 第23-25页 |
1.3.4 净化催化 | 第25-26页 |
1.3.5 生物医学和微生物灭活 | 第26-29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9-3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试剂与仪器简介 | 第33-48页 |
2.1 NaLnF_4上转换荧光粒子的实验方法 | 第33-42页 |
2.1.1 传统水热法 | 第33-35页 |
2.1.2 微波水热法 | 第35-37页 |
2.1.3 沉淀法 | 第37-39页 |
2.1.4 高温热解法 | 第39-41页 |
2.1.5 燃烧-高温固相两步合成法 | 第41-42页 |
2.2 实验应用的化学试剂 | 第42-43页 |
2.3 样品合成所用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3页 |
2.4 样品表征方法与仪器设备 | 第43-48页 |
2.4.1 样品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2.4.2 样品形貌分析 | 第44-45页 |
2.4.3 上转换光谱分析 | 第45-46页 |
2.4.4 荧光寿命分析 | 第46-47页 |
2.4.5 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第三章 稀土掺杂NaLnF_4荧光粒子的合成方法探索 | 第48-67页 |
3.1 水热法前驱体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48-53页 |
3.1.1 样品制备操作步骤 | 第48-49页 |
3.1.2 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49-53页 |
3.2 水热法反应物温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3.2.1 样品制备操作程序 | 第53-54页 |
3.2.2 样品的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 | 第54-55页 |
3.3 水热法中氟源与稀土离子比例的影响 | 第55-59页 |
3.3.1 样品制备操作过程 | 第55-56页 |
3.3.2 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56-59页 |
3.4 水热法中表面活性剂与稀土离子比例的影响 | 第59-63页 |
3.4.1 样品合成步骤 | 第59-60页 |
3.4.2 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表征 | 第60-63页 |
3.5 共沉淀法中煅烧温度对NaYF_4粒子的影响 | 第63-66页 |
3.5.1 样品制备方法 | 第63-64页 |
3.5.2 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64-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NaLuF_4:Yb~(3+)/Tm~(3+)粒子的温度传感特性以及光热转换效应 | 第67-83页 |
4.1 传统水热法合成NaLuF_4:Yb~(3+)/Tm~(3+)粒子 | 第67-68页 |
4.2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68-69页 |
4.3 NaLuF_4:Yb~(3+)/Tm~(3+)粒子的上转换发光性质 | 第69-72页 |
4.4 NaLuF_4:Yb~(3+)/Er~(3+)粒子的温度传感特性 | 第72-76页 |
4.5 NaLuF_4:Yb~(3+)/Tm~(3+)粒子的温度传感特性 | 第76-79页 |
4.6 NaLuF_4:Yb~(3+)/Tm~(3+)粒子的光热转换效应 | 第79-8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微波水热法合成的α-和β-NaYF_4:Yb~(3+)/Er~(3+)粒子的温度传感特性和光热转换效应的研究 | 第83-99页 |
5.1 样品制备操作步骤 | 第83页 |
5.2 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83-85页 |
5.3 上转换发光性质 | 第85-89页 |
5.4 光热转换效应 | 第89-91页 |
5.5 温度传感特性 | 第91-9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1550 nm激发下NaYF_4:Yb~(3+)/Er~(3+)粒子的温度猝灭及光热转换效应 | 第99-112页 |
6.1 微波水热法制备NaYF_4:Yb~(3+)/Er~(3+)粒子 | 第99-100页 |
6.2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100-101页 |
6.3 1550 nm激发上转换发光的温度猝灭行为 | 第101-108页 |
6.3.1 温度猝灭机理 | 第103-106页 |
6.3.2 温度传感灵敏度特性 | 第106-108页 |
6.4 1550 nm激发下样品的光热转换效应 | 第108-11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七章 NaYF_4:Sm~(3+)/Yb~(3+)@NaYF_4:Er~(3+)/Yb~(3+)核壳结构的制备、温度传感及光热转换特性 | 第112-125页 |
7.1 高温热解法制备核壳结构 | 第113-114页 |
7.1.1 NaYF_4:Yb~(3+)/Sm~(3+)核结构的制备 | 第113-114页 |
7.1.2 NaYF_4:Sm~(3+)/Yb~(3+)@NaYF_4:Er~(3+)/Yb~(3+)核壳结构的制备 | 第114页 |
7.2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114-118页 |
7.2.1 晶体结构 | 第114-115页 |
7.2.2 形态学分析 | 第115-118页 |
7.3 基于Er~(3+)/Yb~(3+)的测温单元的温度传感特性 | 第118-121页 |
7.4 基于Sm~(3+)/Yb~(3+)的加热器的光热转换效应 | 第121-124页 |
7.4.1 变功率密度激发下的光热转换效应 | 第121-122页 |
7.4.2 无水乙醇中加热器的光热转换效应 | 第122-124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八章 NaYF_4:Dy~(3+)/Yb~(3+)@NaYF_4:Er~(3+)/Yb~(3+)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温度传感特性、温度猝灭及光热转换效应的研究 | 第125-137页 |
8.1 高温热解法制备NaYF_4:Dy~(3+)/Yb~(3+)@NaYF_4:Er~(3+)/Yb~(3+)核壳结构 | 第126页 |
8.1.1 NaYF_4:Dy~(3+)/Yb~(3+)核的制备 | 第126页 |
8.1.2 NaYF_4:Dy~(3+)/Yb~(3+)@NaYF_4:Er~(3+)/Yb~(3+)核壳结构的制备 | 第126页 |
8.2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126-129页 |
8.2.1 晶体结构 | 第126-127页 |
8.2.2 形态学分析 | 第127-129页 |
8.3 NaYF_4:Dy~(3+)/Yb~(3+)@NaYF_4:Er~(3+)/Yb~(3+)核结构的温度传感特性 | 第129-131页 |
8.4 NaYF_4:Dy~(3+)/Yb~(3+)@NaYF_4:Er~(3+)/Yb~(3+)中的Er~(3+)绿光的温度猝灭机理 | 第131-133页 |
8.5 NaYF_4:Dy~(3+)/Yb~(3+)@NaYF_4:Er~(3+)/Yb~(3+)的光热转换效应 | 第133-136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九章 两步法合成的NaYF_4:Er~(3+)的Judd-Ofelt参数计算及温度传感特性研究 | 第137-156页 |
9.1 Judd-Ofelt理论的介绍和应用 | 第137-140页 |
9.2 样品的制备 | 第140-141页 |
9.3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141-142页 |
9.4 计算Judd-Ofelt参数 | 第142-150页 |
9.4.1 三个强度参数Ωλ,(λ=2,4,6) | 第142-145页 |
9.4.2 4113/2能级的辐射跃迁寿命、~4I_(13/2)→~4I_(15/2)辐射跃迁几率和实验振子强度 | 第145-150页 |
9.5 温度传感特性的研究 | 第150-155页 |
9.6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6-160页 |
10.1 结论 | 第156-159页 |
10.2 展望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87-189页 |
致谢 | 第189-190页 |
作者简介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