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中长柱静力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课题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应用与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应用现状第12-13页
        1.2.2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中长柱压弯构件试验研究第16-37页
    2.1 引言第16-22页
        2.1.1 试件设计第16-17页
        2.1.2 试件制作第17-18页
        2.1.3 材料性能第18-20页
        2.1.4 试验装置与测量布置方案第20-22页
        2.1.5 加载制度第22页
    2.2 破坏模式分析第22-26页
        2.2.1 CTRC-200-6-0第22-24页
        2.2.2 CTRC-200-6-50第24页
        2.2.3 CTRC-200-10-0第24-25页
        2.2.4 CTRC-200-10-50第25-26页
    2.3 荷载-位移曲线第26-29页
    2.4 荷载-钢管应力曲线第29-35页
        2.4.1 应力分析方法第29-30页
        2.4.2 CTRC-200-6-0第30-31页
        2.4.3 CTRC-200-6-50第31-33页
        2.4.4 CTRC-200-10-0第33-34页
        2.4.5 CTRC-200-10-50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中长柱轴压性能有限元分析第37-66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46页
        3.2.1 材料本构关系与参数选取第37-42页
        3.2.2 单元类型选取第42页
        3.2.3 分析步设置第42-43页
        3.2.4 单元界面的接触第43-44页
        3.2.5 定义边界条件第44-45页
        3.2.6 网格划分验证第45-46页
    3.3 CTRC 轴压中长柱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46-48页
        3.3.1 荷载-跨中挠度关系曲线验证第46-47页
        3.3.2 荷载-钢管应变关系曲线验证第47-48页
    3.4 轴压中长柱模型加载过程的应力变化第48-52页
        3.4.1 核心混凝土的纵向应力分析第49-50页
        3.4.2 钢管的应力分析第50-52页
    3.5 CTRC 轴压中长柱模型的参数分析第52-64页
        3.5.1 分析参数的确定第53-54页
        3.5.2 长细比的影响第54-56页
        3.5.3 含钢率的影响第56-59页
        3.5.4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第59-62页
        3.5.5 钢材屈服强度的影响第62-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圆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中长柱偏压性能有限元分析第66-78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CTRC 偏压中长柱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66-70页
        4.2.1 荷载-跨中挠度关系曲线验证第66-68页
        4.2.2 荷载-钢管应变关系曲线验证第68-70页
    4.3 偏压中长柱模型加载过程的应力变化第70-73页
        4.3.1 核心混凝土的纵向应力分析第70-71页
        4.3.2 钢管的应力分布第71-73页
    4.4 CTRC 压弯中长柱模型的参数分析第73-77页
        4.4.1 N/N_o-M/M_o关系曲线验证第73-74页
        4.4.2 分析参数的确定第74页
        4.4.3 长细比的影响第74-75页
        4.4.4 含钢率的影响第75页
        4.4.5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第75-76页
        4.4.6 钢材屈服强度的影响第76-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识别系统规划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下一篇:城市减灾功能网络构建研究--以深圳福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