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3-30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第一章 我国民法上和解合同现状述评 | 第30-40页 |
第一节 民法上和解合同立法现状评析 | 第30-34页 |
一、立法现状 | 第30-33页 |
二、评析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民法上和解合同司法实务现状评析 | 第34-38页 |
一、司法实务现状 | 第34-37页 |
二、评析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民法上和解合同的历史源流 | 第40-60页 |
第一节 古罗马的民法上和解合同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中的民法上和解合同 | 第42-51页 |
一、法国法模式 | 第42-47页 |
二、德国法模式 | 第47-51页 |
第三节 英美法系中的民法上和解合同 | 第51-55页 |
一、英国法 | 第51-53页 |
二、美国法 | 第53-55页 |
第四节 我国历史上的民法上和解合同 | 第55-58页 |
一、中国古代民法上和解合同之历史 | 第55-57页 |
二、中国近现代民法上和解合同之发展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民法上和解合同的确定效力 | 第60-84页 |
第一节 “认定效”与“创设效”之争 | 第60-65页 |
一、争论之由来 | 第60-62页 |
二、争论的具体内容 | 第62-63页 |
三、对争论的介评 | 第63-65页 |
第二节 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程序 | 第65-68页 |
一、裁判上纠纷解决的程序 | 第65-67页 |
二、裁判外纠纷解决的程序 | 第67-68页 |
第三节 民法和解合同的典型效力:确定效 | 第68-71页 |
一、“确定效”之理论基础 | 第68-70页 |
二、“确定效”之含义 | 第70-71页 |
第四节 民法上和解合同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混合的确定效 | 第71-82页 |
一、民法上和解合同效力纯实体化所带来的困惑 | 第72-73页 |
二、民法上和解合同效力纯实体化的反思 | 第73-77页 |
三、民法上和解合同具有程序法上的效力 | 第77-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民法上和解合同效力的具体内容 | 第84-118页 |
第一节 民法上和解合同的有效条件 | 第84-90页 |
一、当事人具备和解能力 | 第84-86页 |
二、意思表示真实 | 第86页 |
三、不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和公序良俗 | 第86-90页 |
第二节 民法上和解合同的效力范围 | 第90-101页 |
一、“确定效”之对人效力 | 第90-92页 |
二、“确定效”之对事效力 | 第92-100页 |
三、“确定效”之时间效力 | 第100-101页 |
第三节 民法上和解合同的效力瑕疵 | 第101-112页 |
一、民法上和解合同之无效 | 第101-103页 |
二、民法上和解合同之可撤销 | 第103-112页 |
第四节 民法上和解合同的效力实现 | 第112-116页 |
一、司法确认的程序 | 第113-114页 |
二、我国司法确认制度的完善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五章 民法上和解合同效力的具体应用 | 第118-130页 |
第一节 民法上和解合同的性质探讨 | 第118-125页 |
一、民法上和解合同的特殊性 | 第118-120页 |
二、程序性契约的历史源流与发展 | 第120-124页 |
三、民法上和解合同为实体性与程序性的混合属性合同 | 第124-125页 |
第二节“吴梅案”的解决思路探讨 | 第125-129页 |
一、基本案情与裁判要点 | 第126-127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127-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结论 | 第130-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