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新型城镇化中利益共享机制构建研究--基于Z县的调查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界定第11-12页
        1.2.2 新型城镇化中利益的分配问题第12-13页
        1.2.3 利益共享理论第13-14页
    1.3 研究设计第14-16页
        1.3.1 分析框架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3 创新之处第15-16页
2 Z县新型城镇化简介第16-20页
    2.1 Z县概况第16-17页
    2.2 Z县新型城镇化开发模式第17-18页
    2.3 总结第18-20页
3 Z县新型城镇化中的利益补偿机制第20-28页
    3.1 利益补偿总体思路与标准第20-21页
    3.2 具体补偿情况及类型分析第21-24页
        3.2.1 县城附近地区第22-23页
        3.2.2 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与产业集聚区第23页
        3.2.3 较为偏远地区的乡镇第23-24页
    3.3 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4-28页
        3.3.1 补偿标准设置不够贴近实际第24-25页
        3.3.2 拆迁工作机构不健全,程序不够合法合规第25页
        3.3.3 补偿标准有时会因为实际情况而得不到执行第25-26页
        3.3.4 存在权力寻租和徇私舞弊的问题第26页
        3.3.5 村干部的权力较大,难以做到公平第26-28页
4 Z县新型城镇化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第28-34页
    4.1 利益冲突的内容与表现第28-29页
    4.2 利益协调机制内容第29-31页
        4.2.1 利益统筹与调节机制第29-30页
        4.2.2 矛盾调解处理机制第30-31页
        4.2.3 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第31页
    4.3 协调机制的效果与问题分析第31-34页
        4.3.1 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第31-32页
        4.3.2 缺乏完善的冲突协调机制第32页
        4.3.3 各方力量不平衡第32页
        4.3.4 监督机制不健全,约束效果差第32-34页
5 Z县新型城镇化中的利益共生机制第34-38页
    5.1 Z县经济发展规划第34页
    5.2 发展过程中各方扮演的角色第34-35页
    5.3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分析第35-38页
        5.3.1 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第35页
        5.3.2 产业规划滞后导致布局散乱第35-36页
        5.3.3 产业集聚区要素保障面临新的问题第36页
        5.3.4 产业集聚区内融资潜藏风险第36-37页
        5.3.5 没有形成鲜明的产业链条,附加值较低第37页
        5.3.6 政府重建设、轻管理,安置区配套设施落后第37-38页
6 新型城镇化中利益共享机制优化的政策建议第38-44页
    6.1 优化补偿形式,灵活设定补偿内容第38页
    6.2 合理规划,不盲目推进拆迁第38-39页
    6.3 规范拆迁补偿相关法律、规定,并严格执行第39页
    6.4 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社会稳定第39-40页
    6.5 注重产业发展,优化利益共生第40-42页
        6.5.1 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整合产业集聚区第40-41页
        6.5.2 抓好产业发展的机制创新第41页
        6.5.3 不断培育产业集聚区第41-42页
    6.6 提高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就业安置的力度第42-44页
7 结论与讨论第44-46页
    7.1 基本结论第44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致谢第50-52页
附录:新型城镇化拆迁补偿问题调查问卷表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邛崃市A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客户满意度研究
下一篇:低碳化发展的价值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