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论文

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省工业的调整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第9页
  (一) 研究的缘起第9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9页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5页
  (一) 国内的研究第9-14页
  (二) 外国学者研究第14-15页
 三、研究内容、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17页
  (一) 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页
  (三)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一章 安徽省工业调整的背景第17-24页
 第一节 国民经济调整前安徽省工业的发展第17-20页
  一、建国初期没收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第17-18页
  二、"一五"计划时期兴建的企业第18-19页
  三、沿海地区内迁的工业企业第19-20页
 第二节 安徽省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因第20-24页
  一、安徽省国民经济困难第20-22页
  二、工业"大跃进"带来的危害第22-24页
第二章 工业调整的前奏——精简城镇人口第24-32页
 第一节 精简人员的原因第24-26页
  一、工业"大跃进"导致城镇人口过度膨胀第24-25页
  二、"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困难第25-26页
 第二节 精简的主要内容第26-30页
  一、省内先行精简第26-27页
  二、正式精简第27-30页
 第三节 精简的效果及经验教训第30-32页
  一、精简的效果第30-31页
  二、精简的经验教训第31-32页
第三章 全省的工业调整第32-70页
 第一节 轻重工业的调整第32-60页
  一、压缩基建第32-36页
  二、调整工业内部比例第36-45页
  三、以"工业七十条"为核心的新的工业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第45-60页
 第二节 手工业的调整第60-65页
  一、《手工业三十五条》的制定与内容第60-62页
  二、安徽省依据《手工业三十五条》为核心进行调整第62-65页
 第三节 加强支农工业的发展第65-70页
  一、省委对工业支援农业工作的措施第65-67页
  二、农业机械的生产和维修第67-68页
  三、化肥、农药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第68-70页
第四章 安徽省工业调整的效果及经验第70-76页
 第一节 调整的效果第70-73页
  一、经济比例恢复正常第70页
  二、安徽省工业体系建立及布局的改善第70-72页
  三、安徽工业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提升第72-73页
 第二节 调整的经验教训第73-76页
  一、调整过急第73-74页
  二、没有纠正对工业化的片面认识第74页
  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触及第74-75页
  四、工业发展要统筹兼顾,讲究效益第75-76页
结语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苏报》与清末革命舆论的建构
下一篇:1927-1937年安徽教师群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