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预期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和阶段第15-17页
    2.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第15-16页
    2.2 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处阶段第16-17页
第三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方式的现状第17-38页
    3.1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的配置现状第17-26页
        3.1.1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第17-19页
        3.1.2 企业数量和级别第19-20页
        3.1.3 国内生产总值第20-22页
        3.1.4 外商对不同地区的直接投资第22-23页
        3.1.5 银行资金第23-24页
        3.1.6 人均可支配收入第24-26页
        3.1.7 政府预算资金第26页
    3.2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要素的配置现状第26-33页
        3.2.1 人口规模第27-28页
        3.2.2 人口素质第28-29页
        3.2.3 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第29页
        3.2.4 工资收入第29-30页
        3.2.5 劳动生产率第30-33页
    3.3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技术要素的配置现状第33-38页
        3.3.1 教育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分布密度第33页
        3.3.2 教师资源第33页
        3.3.3 高等教育结构第33-34页
        3.3.4 科研基础第34-36页
        3.3.5 居民可分担教育支出的潜力第36页
        3.3.6 科研技术人员数量和科学财政支出第36-37页
        3.3.7 技术市场第37-38页
第四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第38-49页
    4.1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第38-42页
        4.1.1 行政政策干预第38-39页
        4.1.2 行政区经济第39-41页
        4.1.3 心理壁垒第41-42页
    4.2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要素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第42-45页
        4.2.1 二元经济结构第43-44页
        4.2.2 户籍、户口制度第44页
        4.2.3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第44-45页
    4.3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技术要素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第45页
    4.4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市场配置之路第45-49页
        4.4.1 解铃还须系铃人——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机构第45-46页
        4.4.2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政府+市场第46-47页
        4.4.3 外来的和尚可念经——国外都市圈发展借鉴第47-48页
        4.4.4 打铁还需自身硬——明确各自的定位功能第48-49页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弹性视角的中国宁波徐福村与印尼Brebes Kaliwlingi村发展比较研究
下一篇:食品安全危机管理问题探究与应对--以云浮市云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