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6-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基因组编辑技术 | 第12-26页 |
1.1 ZFN技术 | 第12-15页 |
1.1.1 ZFNS的结构和原理 | 第13-14页 |
1.1.2 ZFNS技术的应用发展 | 第14-15页 |
1.1.3 ZFNS技术的缺陷 | 第15页 |
1.2 TALEN技术 | 第15-17页 |
1.2.1 TALENS结构及技术原理 | 第15-17页 |
1.2.2 TALENS技术的应用 | 第17页 |
1.2.3 TALENS技术的优缺点 | 第17页 |
1.3 CRJSPR-CAS9系统 | 第17-25页 |
1.3.1 CRJSPR-CAS9的结构 | 第18-19页 |
1.3.2 不同类型的CRISPR/Cas系统 | 第19-20页 |
1.3.3 CRJSPR-CAS9的作用机理 | 第20-22页 |
1.3.4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突变的检测 | 第22-23页 |
1.3.5 CRJSPR-CAS9在植物基因组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6 CRJSPR-CAS9技术展望 | 第24-25页 |
1.4 TALEN、ZFN和CRISPR/Cas系统的比较 | 第25-26页 |
2.乙烯的合成途径及调控作用 | 第26-29页 |
2.1 乙烯的生理功能 | 第27页 |
2.1.1 参与根的伸长生长、侧根及不定根形成 | 第27页 |
2.1.2 促进叶、果等脱落 | 第27页 |
2.1.3 促进果实成熟 | 第27页 |
2.2 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7-28页 |
2.3 ACC合成酶的调控作用 | 第28-29页 |
3.甜瓜的储藏问题 | 第29-30页 |
4.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31-61页 |
第一章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43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1.1.1 植物材料 | 第31页 |
1.1.2 菌株与质粒 | 第31页 |
1.1.3 酶和生化试剂 | 第31-32页 |
1.1.4 培养基、激素及缓冲液配制 | 第32页 |
1.1.5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2-3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1.2.1 引物序列设计 | 第33页 |
1.2.2 片段扩增,获得sgRNA克隆框 | 第33-34页 |
1.2.3 PCR扩增产物回收 | 第34-35页 |
1.2.4 线性化载体制备 | 第35-36页 |
1.2.5 重组酶整合 | 第36页 |
1.2.6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第36页 |
1.2.7 重组载体(pP1C.4-ACS)的筛选 | 第36-37页 |
1.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1.3.1 引物设计 | 第37-39页 |
1.3.2 片段扩增,获得sgRNA克隆框 | 第39页 |
1.3.3 线性化载体制备 | 第39-40页 |
1.3.4 重组酶整合与重组载体(pP1C.4-ACS)的筛选 | 第40-41页 |
1.3.5 测序及分析 | 第41-42页 |
1.4 讨论 | 第42-43页 |
第二章 ACC合成酶基因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检测 | 第43-5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43页 |
2.1.2 菌株 | 第43页 |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43-44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4-49页 |
2.2.1 优化“老汉瓜”的再生体系 | 第44-45页 |
2.2.1.1 种子消毒处理及外植体获得 | 第44页 |
2.2.1.2 6-BA浓度对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 第44页 |
2.2.1.3 不定芽的伸长 | 第44页 |
2.2.1.4 不定芽的生根 | 第44-45页 |
2.2.1.5 练苗及移栽 | 第45页 |
2.2.2 甜瓜遗传转化 | 第45-49页 |
2.2.2.1 预培养 | 第45页 |
2.2.2.2 根癌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5-46页 |
2.2.2.3 冻融法转化根癌农杆菌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46页 |
2.2.2.4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 第46-47页 |
2.2.2.5 伸长及生根培养 | 第47页 |
2.2.2.6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47-49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49-54页 |
2.3.1 6-BA浓度对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 第49-50页 |
2.3.2 转基因甜瓜的组织培养过程 | 第50-52页 |
2.3.3 转基因甜瓜PCR鉴定 | 第52页 |
2.3.4 测序验证 | 第52-54页 |
2.4 讨论 | 第54-55页 |
第三章 转基因植株的形态变化和生理生化检测 | 第55-6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55页 |
3.1.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55-56页 |
3.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3.2.1 转基因植株的形态变化分析 | 第56页 |
3.2.2 三种酶活性测定 | 第56-5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7-60页 |
3.3.1 转基因植株的形态变化 | 第57-58页 |
3.3.2 抗氧化酶的检测 | 第58-60页 |
3.4 讨论 | 第60-61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