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生物基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4页
    1.1 聚氨酯概述第13-15页
    1.2 生物基材料简介第15-16页
    1.3 植物油基聚氨酯综述第16-22页
        1.3.1 植物油简介第16-18页
        1.3.2 植物油基多元醇第18-19页
        1.3.3 植物油基异氰酸酯第19-20页
        1.3.4 植物油基扩链剂第20-21页
        1.3.5 植物油基聚氨酯第21-22页
    1.4 含有悬挂链的植物油基聚氨酯综述第22-24页
        1.4.1 悬挂链对聚氨酯热学性能的影响第22-23页
        1.4.2 悬挂链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第23页
        1.4.3 悬挂链对聚氨酯结晶性能的影响第23-24页
        1.4.4 悬挂链对聚氨酯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第24页
    1.5 聚乳酸概述第24-26页
        1.5.1 聚乳酸简介第24-25页
        1.5.2 聚乳酸改性方法第25-26页
    1.6 聚乳酸基聚氨酯概述第26-28页
    1.7 聚乳酸基聚氨酯的应用第28-31页
    1.8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1.9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32-34页
第二章 含悬挂链的植物油基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34-47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9页
        2.2.1 主要原料第34-35页
        2.2.2 十一烯酸基二元醇(UOL)的合成第35-36页
        2.2.3 十一烯酸基二醇扩链剂(DDC)的合成第36-37页
            2.2.3.1 含有 12C悬挂链的扩链剂(DDC-12)的制备第36页
            2.2.3.2 含 16C悬挂链二醇扩链剂(DDC-16)的制备第36-37页
            2.2.3.3 含 20C悬挂链二醇扩链剂 (DDC-20)的制备第37页
        2.2.4 聚氨酯以及膜的制备第37-38页
        2.2.5 红外测试(FTIR)第38页
        2.2.6 核磁共振测试(NMR)第38页
        2.2.7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第38页
        2.2.8 热失重分析(TGA)第38页
        2.2.9 宽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WXRD)第38-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46页
        2.3.1 十一烯酸基二元醇及扩链剂的NMR分析第39-40页
        2.3.2 十一烯酸基二元醇及扩链剂的FTIR分析第40-41页
        2.3.3 聚氨酯膜的FTIR分析第41-42页
        2.3.4 悬挂链长度对聚氨酯的性能影响分析第42-44页
            2.3.4.1 悬挂链长度对聚氨酯的热性能影响分析第42-43页
            2.3.4.2 悬挂链长度对聚氨酯的结晶性影响分析第43-44页
        2.3.5 悬挂链含量对聚氨酯的性能影响分析第44-46页
            2.3.5.1 悬挂链含量对聚氨酯的热性能影响分析第44-45页
            2.3.5.2 悬挂链含量对聚氨酯的结晶性影响分析第45-46页
    2.4 结论第46-47页
第三章 聚乳酸基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47-64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51页
        3.2.1 实验原料第47-48页
        3.2.2 聚氨酯的制备第48页
        3.2.3 预聚体中NCO含量的测定第48-49页
        3.2.4 核磁共振谱仪第49页
        3.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第49页
        3.2.6 凝胶渗透色谱第49页
        3.2.7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第49页
        3.2.8 热失重分析(TGA)第49-50页
        3.2.9 拉伸性能测试第50页
        3.2.10 原子力显微镜第50页
        3.2.11 涂膜硬度测试第50页
        3.2.12 涂膜吸水率测试第50页
        3.2.13 细胞毒性测试第50-51页
        3.2.14 聚氨酯的水降解测试第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62页
        3.3.1 聚氨酯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第51-52页
        3.3.2 聚氨酯样品的核磁谱图分析第52-53页
        3.3.3 聚氨酯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第53-54页
            3.3.3.1 多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第53页
            3.3.3.2 异氰酸酯的种类对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第53-54页
        3.3.4 聚氨酯样品的热失重分析第54-56页
            3.3.4.1 多元醇分子量对聚氨酯的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第54页
            3.3.4.2 异氰酸酯的种类对聚氨酯的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3.3.4.3 多元醇种类对聚氨酯的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3.3.5 聚氨酯样品的力学性能分析第56-57页
            3.3.5.1 多元醇分子量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6页
            3.3.5.2 异氰酸酯种类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3.3.6 聚氨酯样品的相分离分析第57-59页
            3.3.6.1 多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相分离的影响第58页
            3.3.6.2 异氰酸酯的种类对聚氨酯相分离的影响第58页
            3.3.6.3 TPU微相分离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第58-59页
        3.3.7 聚氨酯样品的吸水性测试第59-61页
            3.3.7.1 多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吸水性能的影响第59-60页
            3.3.7.2 异氰酸酯的种类对聚氨酯吸水性能的影响第60-61页
        3.3.8 细胞毒性试验第61页
        3.3.9 聚氨酯的水降解实验第61-62页
            3.3.9.1 多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水降解性能的影响第61-62页
            3.3.9.2 异氰酸酯的种类对聚氨酯水降解性能的影响第62页
    3.4 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IPDI基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64-81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实验部分第64-67页
        4.2.1 实验原料第64-65页
        4.2.2 聚氨酯的制备第65页
        4.2.3 预聚体中NCO含量的测定第65页
        4.2.4 核磁共振谱仪第65页
        4.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第65-66页
        4.2.6 凝胶渗透色谱第66页
        4.2.7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第66页
        4.2.8 热失重分析(TGA)第66页
        4.2.9 拉伸性能测试第66页
        4.2.10 循环拉伸测试第66-67页
        4.2.11 原子力显微镜第6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7-80页
        4.3.1 聚氨酯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第67-68页
        4.3.2 聚氨酯样品的核磁谱图分析第68-70页
        4.3.3 聚氨酯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第70-71页
            4.3.3.1 多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第70页
            4.3.3.2 扩链剂变化对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第70-71页
        4.3.4 聚氨酯样品的热失重分析第71-72页
            4.3.4.1 多元醇分子量对聚氨酯的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第71页
            4.3.4.2 扩链剂变化对聚氨酯的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第71-72页
        4.3.5 聚氨酯样品的力学性能分析第72-73页
            4.3.5.1 多元醇分子量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2页
            4.3.5.2 扩链剂变化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2-73页
        4.3.6 聚氨酯样品的断裂回复性能分析第73-74页
            4.3.6.1 多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断裂回复率的影响第73页
            4.3.6.2 扩链剂变化对聚氨酯断裂回复性能的影响第73-74页
        4.3.7 聚氨酯样品的循环拉伸回复性能分析第74-76页
            4.3.7.1 多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循环拉伸回复率的影响第74页
            4.3.7.2 扩链剂变化对聚氨酯循环拉伸回复率的影响第74-76页
        4.3.8 聚氨酯的相分离第76-80页
            4.3.8.1 多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的相分离的影响第77页
            4.3.8.2 扩链剂的变化对聚氨酯的相分离的影响第77-78页
            4.3.8.3 TPU微相分离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第78-80页
    4.4 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层建筑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徐变特性研究
下一篇:C2-C4烷烃在Pd4团簇上的催化脱氢机理的DF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