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模具数控铣削加工技术 | 第10-13页 |
1-1-1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 第10-11页 |
1-1-2 模具数控铣削加工特点 | 第11-13页 |
§1-2 CAD/CAM 技术 | 第13-15页 |
1-2-1 CAD/CAM 技术 | 第13-14页 |
1-2-2 CAD/CAM 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UG 的加强角材冲压模零件参数化建模及数控编程 | 第18-28页 |
§2-1 UG 概述 | 第18页 |
§2-2 基于UG/CAD 参数化建模 | 第18-21页 |
2-2-1 UG NX 的基本CAD 模块 | 第18-19页 |
2-2-2 加强角材冲压模零件建模 | 第19-21页 |
§2-3 基于UG 的加强角材冲压模零件数控加工编程 | 第21-27页 |
2-3-1 UG NX 的CAM 模块的功能 | 第21页 |
2-3-2 基于UG 的加强角材冲压模零件数控加工编程 | 第21-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数控铣削加工刀具路径规划 | 第28-36页 |
§3-1 数控铣削加工刀具路径 | 第28-32页 |
3-1-1 切削模式 | 第28-30页 |
3-1-2 进刀方式 | 第30-31页 |
3-1-3 切削步距 | 第31-32页 |
§3-2 刀具轨迹路径优化 | 第32-35页 |
3-2-1 加强角材模具数控加工刀具轨迹路径生成过程 | 第33页 |
3-2-2 不同切削模式加工时间的比较 | 第33-35页 |
3-2-3 结论 | 第35页 |
§3-3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冲压模零件数控铣削参数优化 | 第36-43页 |
§4-1 试验设备及试验条件 | 第36-38页 |
4-1-1 铣床 | 第36-37页 |
4-1-2 工件材料 | 第37页 |
4-1-3 铣刀 | 第37-38页 |
§4-2 加工参数优化试验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4-2-1 试验内容 | 第38页 |
4-2-2 试验因素及水平的确定 | 第38页 |
4-2-3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4-3-1 第一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4-3-2 第二组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4-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基于UG 的加强角材冲压模零件数控加工的后处理. | 第43-52页 |
§5-1 UG 后处理概述 | 第43-44页 |
5-1-1 UG 的 CAD/CAM 过程 | 第43页 |
5-1-2 UG 的刀位原文件(CLSF) | 第43-44页 |
5-1-3 后处理构造器(UG/POST BUILDER) | 第44页 |
5-1-4、TCL(TOOL COMMAND LANGUAGE)语言 | 第44页 |
§5-2 应用 POST BUILDER 创建后处理 | 第44-51页 |
5-2-1 建立3 轴铣床后处理 | 第44-45页 |
5-2-2 设定铣床参数 | 第45页 |
5-2-3 制定NC 程序起始处的格式 | 第45-46页 |
5-2-4 制定NC 程序结束处的格式 | 第46页 |
5-2-5 制定操作起始处的格式 | 第46页 |
5-2-6 制定操作结束处的格式 | 第46-47页 |
5-2-7 设置自动换刀 | 第47页 |
5-2-8 设置NC 程序中运动指令 | 第47-48页 |
5-2-9 更改序号N 格式 | 第48页 |
5-2-10 设置钻循环指令 | 第48-49页 |
5-2-11 后处理器测试 | 第49-50页 |
5-2-12 加工程序 | 第50-51页 |
§5-3 应用效果 | 第51页 |
§5-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