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台比较视野下贵州山地旅游的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7-21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9-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 2 山地旅游的理论研究 | 第21-34页 |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6页 |
| 2.2 山地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 第26-30页 |
| 2.3 山地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0-34页 |
| 3 贵州发展山地旅游的诉求及困境 | 第34-48页 |
| 3.1 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的相关判识 | 第34-42页 |
| 3.1.1 贵州山地旅游的发展历程 | 第34-36页 |
| 3.1.2 贵州山地旅游的发展条件 | 第36-42页 |
| 3.2 贵州发展山地旅游的诉求 | 第42-45页 |
| 3.3 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的困境 | 第45-46页 |
| 3.4 小结 | 第46-48页 |
| 4 台湾山地旅游发展的历程及经验 | 第48-55页 |
| 4.1 台湾山地旅游的发展历程 | 第48-52页 |
| 4.2 山地旅游发展的模式 | 第52-55页 |
| 5 黔台两地山地旅游发展的比较 | 第55-74页 |
| 5.1 黔台两地山地旅游发展的差异 | 第55-70页 |
| 5.1.1 政策导向侧重 | 第55-57页 |
| 5.1.2 旅游资源禀赋 | 第57-58页 |
| 5.1.3 产业经济效应 | 第58-66页 |
| 5.1.4 产品结构特征 | 第66-69页 |
| 5.1.5 人才储备质量 | 第69-70页 |
| 5.2 黔台两地山地旅游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 | 第70-71页 |
| 5.3 台湾山地旅游发展经验对贵州的启示 | 第71-74页 |
| 5.3.1 凝聚空间文化共识 | 第71页 |
| 5.3.2 注重打造意识资源 | 第71-72页 |
| 5.3.3 融合文旅创新传承 | 第72页 |
| 5.3.4 丰富产品业态体系 | 第72-73页 |
| 5.3.5 严格施行生态保育 | 第73页 |
| 5.3.6 串联旅游线路核心 | 第73-74页 |
| 6 贵州山地旅游的转型发展 | 第74-84页 |
| 6.1 山地旅游转型发展的动力系统 | 第74-80页 |
| 6.1.1 驱动要素 | 第75-77页 |
| 6.1.2 驱动机理 | 第77-78页 |
| 6.1.3 驱动模式 | 第78-79页 |
| 6.1.4 驱动效应 | 第79-80页 |
| 6.2 山地旅游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 | 第80-82页 |
| 6.3 山地旅游转型发展的保障体系 | 第82-84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 附录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