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本实验的研究背景及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 土壤呼吸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1 土壤呼吸的概念及分离量化 | 第9-10页 |
1.2.2 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 | 第10页 |
1.3 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10-11页 |
1.3.1 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 第10-11页 |
1.3.2 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 第11页 |
1.4 土壤呼吸与演替和林龄的研究 | 第11-12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2-13页 |
2 实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3-19页 |
2.1 实验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14页 |
2.2 实验样地概况 | 第14-15页 |
2.3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2.4.1 野外土壤呼吸值测定的实验 | 第16-17页 |
2.4.2 野外凋落物分解的研究实验 | 第17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17-19页 |
3 原始阔叶红松林和蒙古栎次生林土壤呼吸特征 | 第19-32页 |
3.1 两种群落类型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与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动态 | 第19-22页 |
3.1.1 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动态 | 第19-20页 |
3.1.2 两种群落类型土壤呼吸值及其各组分的季节变化动态 | 第20-22页 |
3.2 两种群落类型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22-26页 |
3.2.1 土壤呼吸以及各组分与温度的关系 | 第22-24页 |
3.2.2 土壤呼吸以及各组分与湿度的关系 | 第24-25页 |
3.2.3 土壤呼吸以及各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 第25-26页 |
3.3 两种群落类型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的年通量与贡献率 | 第26-28页 |
3.3.1 土壤呼吸各组分的贡献率 | 第26-27页 |
3.3.2 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的年通量 | 第27-28页 |
3.4 讨论 | 第28-32页 |
3.4.1 演替过程中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的速率与季节动态变化 | 第28-29页 |
3.4.2 演替过程中环境因子对于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的影响 | 第29-31页 |
3.4.3 演替过程中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年通量及其贡献率 | 第31-32页 |
4 原始阔叶红松林和蒙古栎次生林的凋落物研究 | 第32-42页 |
4.1 两种群落类型凋落物产量的研究 | 第32-33页 |
4.1.1 两种群落类型凋落物年均产量 | 第32页 |
4.1.2 两种群落类型凋落物季节变化动态 | 第32-33页 |
4.1.3 两种群落类型凋落物组分 | 第33页 |
4.2 两种群落类型凋落物分解的研究 | 第33-38页 |
4.2.1 红松与蒙古栎凋落物分解速率动态 | 第33-35页 |
4.2.2 红松与蒙古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浓度的变化 | 第35-37页 |
4.2.3 红松与蒙古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保持率的变化 | 第37-38页 |
4.3 两种群落类型凋落物产量与分解和土壤呼吸的关系 | 第38-39页 |
4.4 讨论 | 第39-42页 |
4.4.1 两种群落类型凋落物的产量和分解速率与土壤呼吸的关系 | 第39-40页 |
4.4.2 两种群落类型凋落物分解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 第40-4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