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扩展理论基础 | 第25-38页 |
2.1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 第25-30页 |
2.2 损伤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2.3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分析 | 第31-34页 |
2.4 岩体渗流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孔隙-裂隙双重介质水力交换特性分析 | 第38-44页 |
3.1 孔隙-裂隙双重介质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2 孔隙-裂隙单相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岩石裂隙起裂扩展机制研究 | 第44-52页 |
4.1 裂隙岩体单元受力分析 | 第44-46页 |
4.2 裂隙渗透压力的修正 | 第46页 |
4.3 裂隙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46-48页 |
4.4 水压作用下裂隙起裂特性研究 | 第48-49页 |
4.5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裂隙扩展规律分析 | 第49-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损伤扩展本构模型研究 | 第52-63页 |
5.1 单裂隙初始损伤附加应变能的确定 | 第52-54页 |
5.2 多裂隙岩体初始损伤柔度张量的建立 | 第54-58页 |
5.3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损伤演化柔度张量 | 第58-61页 |
5.4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损伤演化本构模型 | 第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6 裂隙岩体损伤变量的确定 | 第63-71页 |
6.1 双重介质理论下裂隙岩体初始损伤变量 | 第63-64页 |
6.2 初始损伤本构方程及其参数确定 | 第64-65页 |
6.3 裂隙岩体损伤演化方程的确定 | 第65-66页 |
6.4 裂隙岩体损伤变量的计算 | 第66-69页 |
6.5 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方程的建立 | 第69-7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7 三维裂隙扩展机理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 第71-100页 |
7.1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裂隙扩展数值模拟 | 第71-77页 |
7.2 裂隙扩展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77-87页 |
7.3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试验研究 | 第87-91页 |
7.4 裂隙扩展特性的试验分析 | 第91-98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8.1 结论 | 第100-101页 |
8.2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第111-11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