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14-15页 |
1.1.2 选题来源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6-21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29页 |
1.4.1 多民族融合地区研究 | 第21-24页 |
1.4.2 热贡地区研究 | 第24-26页 |
1.4.3 场所景观研究 | 第26-28页 |
1.4.4 景观特征研究 | 第28-29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9-3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31-3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热贡地区概况 | 第34-48页 |
2.1 自然环境 | 第34-36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34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34页 |
2.1.3 地质土壤 | 第34-35页 |
2.1.4 水文环境 | 第35页 |
2.1.5 气候环境 | 第35页 |
2.1.6 生物环境 | 第35-36页 |
2.2 社会环境 | 第36-40页 |
2.2.1 行政区划 | 第36-37页 |
2.2.2 城乡建设 | 第37-38页 |
2.2.3 人口构成 | 第38-39页 |
2.2.4 经济发展 | 第39页 |
2.2.5 交通环境 | 第39-40页 |
2.3 人文环境 | 第40-45页 |
2.3.1 历史沿革 | 第40-42页 |
2.3.2 民族融合 | 第42页 |
2.3.3 宗教信仰 | 第42-43页 |
2.3.4 物质文化构成 | 第43页 |
2.3.5 非物质文化构成 | 第43-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三章 热贡地区场所景观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6页 |
3.1 热贡地区场所景观构成要素 | 第48-51页 |
3.1.1 物质构成要素 | 第48-49页 |
3.1.2 非物质构成要素 | 第49-51页 |
3.2 热贡地区场所景观影响因素 | 第51-54页 |
3.2.1 时间因素 | 第51-52页 |
3.2.2 自然因素 | 第52页 |
3.2.3 人文因素 | 第52-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热贡地区场所景观分类 | 第56-64页 |
4.1 城市场所景观 | 第56-59页 |
4.1.1 藏族场所景观 | 第57页 |
4.1.2 汉族场所景观 | 第57-58页 |
4.1.3 回族场所景观 | 第58页 |
4.1.4 土族场所景观 | 第58-59页 |
4.1.5 其他民族场所景观 | 第59页 |
4.2 小城镇场所景观 | 第59-60页 |
4.3 村庄场所景观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热贡地区场所景观特征 | 第64-86页 |
5.1 典型场所景观选取 | 第64页 |
5.2 城市场所景观特征 | 第64-73页 |
5.2.1 城市场所景观概况——以隆务镇为例 | 第64-65页 |
5.2.2 隆务寺前广场 | 第65-68页 |
5.2.3 热贡中心广场 | 第68-71页 |
5.2.4 隆务清真大寺前广场 | 第71-73页 |
5.2.5 城市场所景观特征总结 | 第73页 |
5.3 小城镇场所景观特征 | 第73-79页 |
5.3.1 小城镇场所景观概况——以保安镇为例 | 第73-74页 |
5.3.2 镇区场所景观空间 | 第74-76页 |
5.3.3 嘛呢康前广场 | 第76-78页 |
5.3.5 小城镇场所景观特征总结 | 第78-79页 |
5.4 村庄场所景观特征 | 第79-85页 |
5.4.1 藏族村场所景观特征——以扎毛乡牙什当村为例 | 第79-81页 |
5.4.2 土族村场所景观特征——以年都乎乡郭麻日村为例 | 第81-83页 |
5.4.3 村庄场所景观特征总结 | 第83-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92页 |
6.1 热贡地区场所景观特征总结 | 第86-88页 |
6.2 热贡地区场所景观特征解析 | 第88-89页 |
6.2.1 自然环境在场所景观中起决定作用 | 第88页 |
6.2.2 政治军事因素引导场所景观的形成 | 第88页 |
6.2.3 人文条件导致场所景观的多样化 | 第88-8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9-92页 |
6.3.1 保护原则 | 第89页 |
6.3.2 保护策略 | 第89-92页 |
附录 | 第92-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