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3-5页 |
| abstracts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与肝郁证相关的文献研究 | 第11-21页 |
| 1 中医对肝郁证的认识 | 第11-12页 |
| 1.1 病因与病机 | 第11页 |
| 1.2 辨证与诊断 | 第11-12页 |
| 1.3 治则与方剂 | 第12页 |
| 2 肝郁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 2.1 药物造模法 | 第13-14页 |
| 2.2 情志刺激造模法 | 第14-15页 |
| 2.3 药物合情志刺激法 | 第15-16页 |
| 2.4 复合情志造模法 | 第16-17页 |
| 2.5 造模方法不足 | 第17页 |
| 3 柴胡疏肝解郁功效毒性文献研究 | 第17-19页 |
| 3.1 柴胡疏肝解郁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3.2 柴胡毒性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4 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二部分 适宜于中药效-毒关联评价的大鼠肝郁证模型方法学研究 | 第21-42页 |
| 0 | 第21-23页 |
| 1.中医对肝郁证诊疗标准及适宜于动物评价的指标 | 第21-22页 |
| 2.肝郁证现代研究及适宜于动物评价的指标 | 第22页 |
| 3.复合造模方法构建思路、建立依据及证候客观化研究 | 第22-23页 |
| 1 复合情志刺激法诱导大鼠肝郁证建模方法学优化研究 | 第23-28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6-28页 |
| 2 复合情志刺激法与单一情志刺激法诱导大鼠肝郁证模型比较研究 | 第28-32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 3 复合情志刺激法与药物加单一情志刺激法诱导大鼠肝郁证模型比较研究 | 第32-36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4-36页 |
| 4 复合刺激加药物与复合刺激诱导大鼠肝郁证模型比较研究 | 第36-42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7-40页 |
| 5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部分 柴胡各组分对大鼠肝郁证模型药效伴随毒实验研究 | 第42-49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4-47页 |
| 4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49-52页 |
| 1 适宜于中药效-毒关联评价的大鼠肝郁证模型方法学研究总结 | 第49-50页 |
| 2 柴胡各组分对大鼠肝郁证模型药效伴随毒实验研究总结 | 第50页 |
| 3 本学位论文的意义与创新点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论文论著 | 第58-59页 |
| 附件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