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干扰共存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及其干扰共存技术综述 | 第14-34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 | 第14-27页 |
2.2.1 授权频谱辅助接入系统 | 第15-22页 |
2.2.2 非授权频段LTE系统 | 第22-27页 |
2.3 非授权频段蜂窝网络干扰共存技术 | 第27-32页 |
2.3.1 监听避让 | 第27-29页 |
2.3.2 信道选择 | 第29-30页 |
2.3.3 空白子帧分配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LAA-LTE系统干扰共存技术研究 | 第34-50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35-36页 |
3.3 自适应门限的LBT算法 | 第36-42页 |
3.3.1 能量检测 | 第37页 |
3.3.2 QoS指标 | 第37-38页 |
3.3.3 算法设计 | 第38-42页 |
3.3.4 算法流程 | 第42页 |
3.4 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42-47页 |
3.4.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42-43页 |
3.4.2 仿真性能分析 | 第43-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四章 LTE-U系统干扰共存技术研究 | 第50-6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50-52页 |
4.3 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子帧分配算法 | 第52-58页 |
4.3.1 功率控制 | 第52-54页 |
4.3.2 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子帧分配算法 | 第54-57页 |
4.3.3 算法流程 | 第57-58页 |
4.4 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58-61页 |
4.4.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8-59页 |
4.4.2 仿真性能分析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2-63页 |
5.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63-64页 |
缩略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