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基于CA-Markov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神木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概念综述第11页
        1.2.2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理论发展综述第11-12页
        1.2.3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综述第12-14页
    1.3 研究体系设计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3 研究框架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基础第17-26页
    2.1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相关基础理论第17-21页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18页
        2.1.2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第18-19页
        2.1.3 田园城市理论第19-20页
        2.1.4 区位理论第20-21页
    2.2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内涵与作用第21-23页
        2.2.1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内涵第21页
        2.2.2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作用第21-23页
    2.3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构成第23-24页
        2.3.1 刚性增长边界第23-24页
        2.3.2 弹性增长边界第24页
    2.4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制约要素第24-26页
        2.4.1 经济要素第24页
        2.4.2 人口要素第24-25页
        2.4.3 自然环境要素第25页
        2.4.4 其他制约要素第25-26页
第三章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分析与选择第26-33页
    3.1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对比分析第26-27页
        3.1.1 正向规划第26页
        3.1.2 逆向规划第26-27页
        3.1.3 正向规划与逆向规划结合第27页
    3.2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选择第27-33页
        3.2.1 元胞自动机(CA)模型第27-29页
        3.2.2 Markov模型第29-31页
        3.2.3 CA-Markov模型第31页
        3.2.4 约束性元胞自动机与城市扩张模拟第31-33页
第四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处理第33-39页
    4.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获取第33-35页
        4.1.1 研究区域概况第33-34页
        4.1.2 数据获取第34-35页
    4.2 数据处理第35-39页
        4.2.1 研究范围第35-36页
        4.2.2 数据源第36页
        4.2.3 数据处理及结果第36-39页
第五章 神木县中心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划定第39-59页
    5.1 神木县城市空间扩张分析第39-44页
        5.1.1 神木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第39-40页
        5.1.2 神木县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制约要素分析第40-44页
    5.2 神木县中心城镇弹性增长边界划定第44-49页
        5.2.1 2020 年土地利用状况模拟第44-48页
        5.2.2 神木县中心城镇弹性增长边界划定第48-49页
    5.3 神木县中心城镇刚性增长边界划定第49-53页
        5.3.1 划定原则第49-50页
        5.3.2 神木县中心城镇刚性增长边界划定第50-53页
    5.4 神木县中心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划定结果及讨论第53-56页
        5.4.1 模拟结果分析第54-55页
        5.4.2 与现行总体规划的对比分析第55-56页
    5.5 空间增长管控措施第56-59页
        5.5.1 提高UGB的法律地位第56-57页
        5.5.2 加强界内、外引导措施第57页
        5.5.3 衔接各行业规划,构建完善的UGB体系第57-58页
        5.5.4 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动态管理第58-5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60页
    6.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参与主体角度的绿色住宅发展研究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商业地产价值的影响研究--以西安市地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