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市州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空间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和来源 | 第12-13页 |
1.2.2 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尺度 | 第13-14页 |
1.2.3 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第2章 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关联性与溢出机理 | 第20-27页 |
2.1 外部性与区域空间关联 | 第20-22页 |
2.1.1 经济关联 | 第20-21页 |
2.1.2 知识关联 | 第21-22页 |
2.1.3 外部性与空间关联特征 | 第22页 |
2.2 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理 | 第22-26页 |
2.2.1 地理距离阻碍经济增长溢出效应 | 第23-24页 |
2.2.2 交通网络影响经济增长溢出效应 | 第24-25页 |
2.2.3 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增长溢出效应 | 第25-26页 |
2.3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四川省经济增长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第27-36页 |
3.0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1 空间自相关测度方法 | 第28-30页 |
3.1.1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 | 第28-29页 |
3.1.2 局域空间自相关性 | 第29-30页 |
3.2 四川省经济增长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 第30-34页 |
3.2.1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 第30-32页 |
3.2.2 局域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 第32-34页 |
3.3 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四川省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36-50页 |
4.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 第36-37页 |
4.2 模型设定与方法说明 | 第37-42页 |
4.2.1 模型设定 | 第37-39页 |
4.2.2 检验方法 | 第39-40页 |
4.2.3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 第40-42页 |
4.2.4 空间溢出效应的分解 | 第42页 |
4.3 实证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4.3.1 模型设定检验结果 | 第42-44页 |
4.3.2 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结果及解释 | 第44-46页 |
4.3.3 空间溢出效应分解结果 | 第46-47页 |
4.3.4 稳健性检验结果 | 第47-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相关政策启示 | 第50-55页 |
5.1 多中心、多轴线的空间集聚策略 | 第50-51页 |
5.2 多核支撑、网络化的交通集成策略 | 第51-52页 |
5.3 互补合作、协同配套的产业集群策略 | 第52-53页 |
5.4 资源共享、绿色发展的生态集优策略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