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杂种优势基础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1 显性假说 | 第10页 |
1.1.2 超显性假说 | 第10-11页 |
1.1.3 上位性假说 | 第11页 |
1.2 数量性状位点概述 | 第11-14页 |
1.2.1 QTL定位简介 | 第11-13页 |
1.2.2 QTL定位方法 | 第13-14页 |
1.3 杂种优势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4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亲本及RIL群体产量和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征分析 | 第16-32页 |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6-1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试验设计方法 | 第16页 |
2.1.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2.2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表型及杂种优势分析 | 第17-24页 |
2.2.1 RIL群体及亲本株高和穗位高表型分析 | 第17页 |
2.2.2 测验种及杂交种株高和穗位高的表型分析 | 第17页 |
2.2.3 群体株高和穗位高的正态性分布检验 | 第17-20页 |
2.2.4 株高和穗位高的联合方差及遗传力分析 | 第20页 |
2.2.5 株高和穗位高的最优遗传模型分析 | 第20-24页 |
2.3 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表型及杂种优势分析 | 第24-29页 |
2.3.1 亲本及RIL群体产量性状表型分析 | 第24-25页 |
2.3.2 测验种及杂交种产量性状表型分析 | 第25-27页 |
2.3.3 中亲优势相关性分析 | 第27-29页 |
2.4 杂交种产量性状的方差及遗传力分析 | 第29-30页 |
2.5 讨论 | 第30-32页 |
2.5.1 株高和穗位高的表型遗传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2.5.2 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表型遗传特征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玉米产量和重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QTL定位分析 | 第32-5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3.2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32页 |
3.3 QTL的命名方法 | 第32页 |
3.4 不同环境下各性状杂种优势QTL定位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3.4.1 株高和穗位高在不同环境下QTL定位 | 第32-36页 |
3.4.2 不同环境下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杂种优势QTL定位 | 第36-42页 |
3.5 基于BLUP预测值QTL定位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3.5.1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BLUP预测值QTL定位分析 | 第42-44页 |
3.5.2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BLUP预测值QTL定位分析 | 第44-46页 |
3.6 表型数据BLUP预测值上位性互作分析 | 第46页 |
3.7 讨论 | 第46-52页 |
3.7.1 不同环境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位点比较分析 | 第47页 |
3.7.2 不同环境下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QTL位点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3.7.3 株高和穗位高BLUP后杂种优势QTL定位结果 | 第48页 |
3.7.4 产量及相关性状BLUP后杂种优势QTL定位结果 | 第48-52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52-54页 |
4.1 性状表型分析 | 第52页 |
4.2 性状QTL定位分析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