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我国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企业创新模式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

内容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7-29页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7-2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1.2.1 研究目的第21页
        1.2.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22-27页
        1.3.1 研究对象界定第22页
        1.3.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1.3.3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3.4 研究内容第25-27页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27-29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9-47页
    2.1 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企业相关理论第29-33页
        2.1.1 科技型企业内涵特征第29-31页
        2.1.2 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企业内涵特征第31-33页
    2.2 企业创新动力相关理论第33-38页
        2.2.1 企业创新动力内涵第33页
        2.2.2 企业创新动力要素第33-35页
        2.2.3 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第35-38页
    2.3 企业创新能力相关理论第38-40页
        2.3.1 企业创新能力内涵第38页
        2.3.2 企业创新能力结构第38-39页
        2.3.3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第39-40页
    2.4 企业创新模式相关理论第40-44页
        2.4.1 企业创新模式第40-41页
        2.4.2 合作创新第41-42页
        2.4.3 开放式创新第42-43页
        2.4.4 协同创新第43页
        2.4.5 跨境创新第43-44页
    2.5 企业创新路径相关理论第44-45页
        2.5.1 企业创新路径内涵第44页
        2.5.2 企业创新路径主导因素第44-45页
        2.5.3 企业创新路径主要型式第45页
    2.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3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第47-71页
    3.1 研究方法设计第47-51页
        3.1.1 方法选择第47-50页
        3.1.2 扎根理论研究思路第50-51页
    3.2 研究过程第51-65页
        3.2.1 抽样方法第51-52页
        3.2.2 数据收集第52-54页
        3.2.3 资料分析第54-65页
    3.3 影响因素维度模型构建与阐释第65-69页
        3.3.1 战略第66-67页
        3.3.2 组织第67-68页
        3.3.3 资源第68页
        3.3.4 企业文化第68-69页
        3.3.5 外部环境第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企业创新模式构建研究第71-95页
    4.1 创新模式构建与研究假设第71-77页
        4.1.1 创新模式构建第71-72页
        4.1.2 战略维度构成第72-73页
        4.1.3 组织维度构成第73-74页
        4.1.4 资源维度构成第74-76页
        4.1.5 企业文化维度构成第76页
        4.1.6 外部环境维度构成第76-77页
    4.2 问卷设计第77-79页
    4.3 数据收集第79-80页
    4.4 数据分析第80-94页
        4.4.1 数据分析方法第80-82页
        4.4.2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82-83页
        4.4.3 信度检验第83-85页
        4.4.4 效度检验第85页
        4.4.5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85-88页
        4.4.6 维度相关性分析第88-89页
        4.4.7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89-93页
        4.4.8 研究假设验证结果第93-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5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第95-113页
    5.1 创新发展路径基本型式第95-101页
        5.1.1 战略导向型创新发展路径第95-96页
        5.1.2 创新组织导向型发展路径第96-97页
        5.1.3 资源导向型创新发展路径第97-99页
        5.1.4 创新文化导向型发展路径第99-100页
        5.1.5 外部环境导向型发展路径第100-101页
    5.2 创新发展路径静态动态分析第101-103页
        5.2.1 静态分析第101-102页
        5.2.2 动态分析第102-103页
    5.3 创新发展路径优化分析第103-110页
        5.3.1 路径优化基本思路第103页
        5.3.2 创业板上市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103-104页
        5.3.3 企业创新能力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104-106页
        5.3.4 企业创新能力灰色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第106-109页
        5.3.5 路径优化分析第109-110页
    5.4 路径管理第110-112页
        5.4.1 建立路径运行跟踪机制第110-111页
        5.4.2 提高路径协同管理水平第111页
        5.4.3 探索跨境创新路径管理第111-112页
        5.4.4 增强路径风险防范意识第112页
    5.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6章 案例研究第113-137页
    6.1 研究方案设计第113-119页
        6.1.1 案例研究框架第113-115页
        6.1.2 案例企业选择第115-116页
        6.1.3 案例数据收集第116-117页
        6.1.4 案例数据编码第117-119页
    6.2 案例内分析第119-131页
        6.2.1 企业R第119-122页
        6.2.2 企业J第122-125页
        6.2.3 企业C第125-128页
        6.2.4 企业S第128-131页
    6.3 案例间分析第131-134页
        6.3.1 战略维度表现比较分析第131页
        6.3.2 组织维度表现比较分析第131-132页
        6.3.3 资源维度表现比较分析第132页
        6.3.4 企业文化维度表现比较分析第132-133页
        6.3.5 外部环境维度表现比较分析第133页
        6.3.6 创新产出表现比较分析第133-134页
    6.4 研究结果讨论第134-136页
    6.5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7-144页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37-139页
    7.2 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第139-142页
        7.2.1 理论贡献第139-140页
        7.2.2 实践启示第140-142页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第142-144页
        7.3.1 研究不足之处第142-143页
        7.3.2 未来研究展望第143-144页
附录 调研问卷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4页
后记第164-165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及审计师声誉与资本成本研究
下一篇: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能力研究--历史演进与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