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改性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PLGA支架及其细胞黏附特性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9-30页
    1 PLGA 聚(DL-丙交酯-乙交酯)第9-17页
        1.1 药物载体第9-12页
        1.2 组织工程支架第12-17页
            1.2.1 骨组织第12-14页
            1.2.2 外周神经第14-15页
            1.2.3 肝第15页
            1.2.4 膀胱第15-17页
    2 碳纳米管第17-26页
        2.1 碳纳米管的增溶第17-18页
        2.2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的应用第18-26页
            2.2.1 细胞的示踪和标记第18-20页
            2.2.2 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第20-21页
            2.2.3 生物活性物质的输送第21-23页
            2.2.4 生物材料第23-24页
            2.2.5 生物相容性第24-26页
    3 树突状细胞第26-29页
        3.1 树突状细胞的生活周期第26-27页
        3.2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应答第27-29页
            3.2.1 树突状细胞与B 细胞第27-28页
            3.2.2 树突状细胞与T 细胞抑制第28页
            3.2.3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第28-29页
    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PLGA 支架的制备第30-40页
    1 引言第30页
    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0-31页
        2.1 实验试剂第30页
        2.2 主要实验仪器第30-31页
    3 实验方法第31-33页
        3.1 PLGA 支架的制备第31-32页
            3.1.1 纯PLGA 支架的制备第31-32页
            3.1.2 碳纳米管掺杂的PLGA 支架的制备第32页
        3.2 支架表面特性第32-33页
            3.2.1 碳纳米管的分布第32页
            3.2.2 吸水性第32-33页
            3.2.3 接触角第33页
    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4.1 支架结构与碳纳米管的分布与形态第33-37页
        4.2 吸水性第37-38页
        4.3 接触角第38-39页
    5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PLGA 支架在树突状细胞黏附与运载上的应用第40-56页
    第一节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第40-46页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0-42页
            1.1 实验动物第40页
            1.2 实验试剂第40-41页
            1.3 主要实验仪器第41-42页
        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2.1 树突状细胞的获取及刺激分化培养第42页
            2.2 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分析第42-44页
                2.2.1 细胞样品处理第42-43页
                2.2.2 流式细胞仪操作步骤第43-44页
        3 实验结果第44-45页
        4 小结第45-46页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状态第46-56页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6-47页
            1.1 实验材料第46页
            1.2 实验试剂第46-47页
            1.3 实验仪器第47页
        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2.1 树突状细胞接种第47-48页
            2.2 细胞计数第48页
            2.3 细胞观察第48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55页
            3.1 细胞黏附第48-53页
            3.2 细胞形态第53-55页
        4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1 本文的结论和意义第56页
    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56-57页
    3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镇村治理关系及其优化研究--以上海市A镇为例
下一篇:IPv6 over MPLS网络中的QoS研究--6PE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