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一、导论 | 第9-18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 国外的研究成果 | 第9-11页 |
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3. 对既有研究的反思 | 第13页 |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3页 |
2. 政府失灵理论 | 第13-14页 |
3. 外部性理论 | 第14页 |
4. 有关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 | 第14页 |
(四)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2. 研究区域介绍 | 第14-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4. 论文框架 | 第16页 |
(五) 创新和不足 | 第16-18页 |
二、乡镇卫生院的历史追溯 | 第18-20页 |
(一) 建国初期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49—1958) | 第18页 |
(二) 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时期(1959—1975) | 第18-19页 |
(三)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辉煌时期(1976—1984) | 第19页 |
(四) 改革开放后乡镇卫生院进入自身调整与改革阶段(1985—2005) | 第19-20页 |
三、X盟苏木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运行现状 | 第20-25页 |
(一) 组织基本运行情况 | 第20-22页 |
1. 卫技人员情况 | 第20-21页 |
2. 设施设备情况 | 第21页 |
3. 医疗服务能力 | 第21-22页 |
(二) 管理体制 | 第22-23页 |
(三) 人事制度 | 第23-24页 |
(四) 财务分配管理制度 | 第24-25页 |
四、新医改后X盟苏木乡镇卫生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35页 |
(一) 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 | 第25-26页 |
(二) 卫生投入不足,设备简陋落后,业务能力有限 | 第26-27页 |
(三) 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总体素质不高 | 第27-30页 |
1. 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 | 第28页 |
2. 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偏低 | 第28-29页 |
3. 培训机会较少,培训内容不实用 | 第29-30页 |
4. 乡镇卫生院院长相关管理经验不足,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30页 |
(四) 卫生院管理不规范,负债经营缺乏活力 | 第30-31页 |
1. 卫生院人员管理不规范 | 第30页 |
2. 卫生院财务管理混乱 | 第30-31页 |
3. 卫生院负债运行,卫生服务缺乏活力 | 第31页 |
(五) 医药改革限制多,乡村一体化管理流于形式 | 第31-33页 |
1. 基本药物范围偏少无法满足患者需求 | 第31-32页 |
2. 实行药品零差率短期内卫生院收益低下 | 第32-33页 |
3. 乡村一体化管理流于形式 | 第33页 |
(六) 基层医疗机构定位不准,发展方向不清 | 第33-35页 |
五、影响卫生院发展的深层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一) 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缺失 | 第35页 |
(二) 医疗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35-36页 |
(三) 补偿机制不完善 | 第36-37页 |
(四) 新农合保障水平低,未能很好发挥对医改的促进作用 | 第37页 |
(五) 小结 | 第37-39页 |
六、新形势下改革和发展乡镇卫生院的思考和建议 | 第39-43页 |
(一) 进一步加强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 | 第39-40页 |
(二) 明确卫生院定位,借助新农合等机遇发挥苏木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平台作用 | 第40页 |
(三) 改革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运行效率 | 第40-41页 |
(四) 加大资金及设备投入力度,解决乡镇卫生院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结构问题 | 第41-42页 |
(五) 发挥乡镇卫生院在一体化中的管理职能,实现乡村医疗机构双赢 | 第42页 |
(六)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补偿上限,提升参合农牧民实际受益水平 | 第42-43页 |
七、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1 | 第48-50页 |
附录2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