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2-22页 |
1.海带硫酸多糖概述及生物学功能 | 第12-15页 |
2.低分子量海带硫酸多糖的生物学作用 | 第15-16页 |
3.海带硫酸多糖的降解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4.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降解作用 | 第17-22页 |
第一部分 海带硫酸多糖(LAS)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 第22-28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22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1.2.1 海带硫酸多糖(LAS)的粗提取 | 第22-23页 |
1.2.1 LAS分级组分的分离、纯化 | 第23页 |
1.2.3 纯度检测 | 第23-24页 |
1.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1.3.1 海带硫酸多糖(LAS)的粗提取 | 第24页 |
1.3.2 LAS分级组分的分离、纯化 | 第24-26页 |
1.3.3 纯度检测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海带硫酸多糖降解 | 第28-36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2.1 自由基降解法 | 第29-30页 |
2.2.1.1 Harber-Weiss反应体系(有机酸-H_2O_2-Vc体系AHV) | 第29-30页 |
2.2.1.2 Fenton反应体系 | 第30页 |
2.2.2 碱降解法 | 第30页 |
2.2.3 热降解法 | 第30-31页 |
2.3 结果分析 | 第31-36页 |
2.3.1 自由基降解法 | 第31-35页 |
2.3.2 碱降解法 | 第35页 |
2.3.3 热降解法 | 第35-36页 |
第三部分 降解前后海带硫酸多糖理化性质分析 | 第36-48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3.2.1 糖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3.2.2 硫酸基含量测定 | 第37页 |
3.2.3 糖醛酸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3.2.4 分子量测定 | 第38页 |
3.2.4.1 超滤法 | 第38页 |
3.2.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38页 |
3.2.5 降解前后单糖组成分析 | 第38-39页 |
3.2.5.1 纸层析(MN-纤维素膜) | 第38-39页 |
3.2.5.2 气相色谱 | 第39页 |
3.2.6 红外光谱(IR-Spectra)分析糖链结构 | 第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3.3.1 糖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3.3.2 硫酸基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3.3.3 糖醛酸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3.3.4 分子量测定 | 第42-43页 |
3.3.4.1 超滤法 | 第42页 |
3.3.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42-43页 |
3.3.5 降解前后单糖组成分析 | 第43-46页 |
3.3.5.1 纸层析(MN-纤维素膜) | 第43-44页 |
3.3.5.2 气相色谱 | 第44-46页 |
3.3.6 红外光谱(IR-Spectra)分析糖链结构 | 第46-48页 |
第四部分 降解前后多糖的生物学功能比较 | 第48-59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4.2.1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制备 | 第49-50页 |
4.2.2 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直接效应检测 | 第50-51页 |
4.2.3 多糖对Con A的协同作用和对地塞米松的拮抗作用 | 第51页 |
4.2.4 降解与未降解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比较 | 第51-52页 |
4.2.5 降解和未降解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连续性实验 | 第52-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4.3.1 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直接效应检测 | 第53-54页 |
4.3.2 多糖对Con A的协同作用和对地塞米松的拮抗作用 | 第54-56页 |
4.3.3 降解与未降解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比较 | 第56-57页 |
4.3.4 降解和未降解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连续性实验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发表文章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