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 | 第10-16页 |
(一) 隐私权的内涵及内容 | 第10-12页 |
1、隐私一词的词源及涵义 | 第10页 |
2、隐私权的含义 | 第10-11页 |
3、隐私权的内容 | 第11-12页 |
(1) 个人生活安宁权 | 第11-12页 |
(2) 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 | 第12页 |
(3) 个人通讯保密权 | 第12页 |
(4) 个人隐私利用权 | 第12页 |
(5) 个人隐私知悉权 | 第12页 |
(6) 个人隐私修改权 | 第12页 |
(二) 网络隐私权的内涵及内容 | 第12-14页 |
1、网络隐私权的含义 | 第12-13页 |
2、网络隐私权的内容 | 第13-14页 |
(1) 个人资料被收集的知情权 | 第13页 |
(2) 个人信息资料的保护和披露的最终决定权 | 第13页 |
(3) 个人资料的控制权和信息浏览更正权 | 第13页 |
(4) 个人资料的安全请求权 | 第13页 |
(5) 网络用户对网站利用个人信息资料的限制权 | 第13-14页 |
(6) 赔偿请求权 | 第14页 |
(三) 网络侵犯隐私权的新特点 | 第14-16页 |
1、隐蔽性强 | 第14页 |
2、侵权技术成分含量高 | 第14-15页 |
3、侵权行为的目的往往是为了经济利益 | 第15页 |
4、取证和执法非常困难 | 第15页 |
5、侵权的范围广、覆盖面宽 | 第15-16页 |
二、侵害网络隐私权的形式 | 第16-25页 |
(一) 信息时代隐私权面临的威胁 | 第16-19页 |
1、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 第16-18页 |
(1) 非法收集、存储个人资料 | 第16-17页 |
(2) 个人数据的滥用 | 第17-18页 |
2、个人生活领域安全的现实威胁 | 第18-19页 |
(1) 个人生活的安宁 | 第18-19页 |
(2) 搜自在网上宣扬、公布他人隐私 | 第19页 |
(二) 侵犯网络隐私权的具体类型 | 第19-25页 |
1、来自黑客的攻击 | 第19-21页 |
2、政府部门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 第21页 |
3、网站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 第21-22页 |
4、电子邮件、网络广告对隐私的侵犯 | 第22-23页 |
5、网络搜索引攀对隐私的侵犯 | 第23页 |
6、设备供应商对隐私的侵犯 | 第23页 |
7、雇主对雇员隐私权的侵犯 | 第23-24页 |
8、专门的网络窥探业务对隐私的侵犯 | 第24页 |
9、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侵犯网络隐私权的问题 | 第24-25页 |
三、各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方法 | 第25-32页 |
(一) 美国行业自律模式 | 第25-27页 |
(二) 欧盟法律规定模式 | 第27-30页 |
(三) 日本的立法 | 第30页 |
(四) 加拿大立法 | 第30-32页 |
四、关于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及思考 | 第32-43页 |
(一) 我国的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第32-33页 |
(二) 关于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思考 | 第33-43页 |
1、从理论上提升隐私权的法律地位 | 第34-35页 |
2、确立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3、用户的自我保护 | 第36-37页 |
4、立法规制 | 第37-39页 |
(1) 从法律上明确网络隐私权的地位 | 第37-38页 |
(2) 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法 | 第38-39页 |
5、行业自律 | 第39-41页 |
6、健全网络管制 | 第41-43页 |
(1) 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 | 第41页 |
(2) 限制网络用户的信息输入 | 第41-42页 |
(3) 加强对网络服务商的管理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