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湘江衡阳段沉积物氮形态分析及对水体中硝态氮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第13页
        1.2.2 沉积物污染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氮的赋存形态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4 水体中氮循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5 沉积物-水界面上氮的吸附与解吸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湘江衡阳段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研究第22-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1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22页
        2.1.2 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22-23页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3-24页
        2.2.1 实验仪器第23页
        2.2.2 实验试剂第23-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5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5-30页
        2.4.1 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及分布特征第25-26页
        2.4.2 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分布特征第26-29页
        2.4.3 可转化态氮与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沉积物吸附及解吸硝态氮的影响因素第32-44页
    3.1 实验材料第32页
        3.1.1 原始沉积物的处理第32页
        3.1.2 不同有机质含量沉积物的处理第32页
        3.1.3 粘土矿物含量沉积物的处理第32页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2-33页
        3.2.1 实验仪器第32-33页
        3.2.2 实验试剂第33页
    3.3 实验方法第33-35页
        3.3.1 硝态氮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3-34页
        3.3.2 水体中硝态氮浓度的测定第34页
        3.3.3 吸附影响因素实验第34-35页
        3.3.4 解吸影响因素实验第35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5-42页
        3.4.1 温度对硝态氮吸附的影响第35-37页
        3.4.2 扰动速率对硝态氮吸附的影响第37-38页
        3.4.3 有机质对硝态氮吸附的影响第38-40页
        3.4.4 粘土矿物对硝态氮吸附的影响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动力学与热力学规律分析第44-58页
    4.1 动力学分析第44-53页
        4.1.1 动力学理论第44页
        4.1.2 吸附动力学曲线第44-46页
        4.1.3 吸附动力学拟合第46-49页
        4.1.4 解吸动力学曲线第49-50页
        4.1.5 解吸动力学拟合第50-53页
    4.2 热力学分析第53-57页
        4.2.1 吸附等温式理论第53页
        4.2.2 吸附等温式拟合第53-55页
        4.2.3 吸附热力学理论第55-56页
        4.2.4 吸附热力学拟合第56-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吸附机理研究第58-62页
    5.1 扫描电镜分析第58页
    5.2 红外光谱分析第58-60页
    5.3 衍射光谱分析第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62-66页
    6.1 创新点第62页
    6.2 结论第62-63页
    6.3 建议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花苜蓿制备绿色纳米铁及其对废水中铅、铀及铬的去除
下一篇:利用WIMP交互界面空白区域改善多个办公软件协同使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