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白花丹参药材的热处理工艺、酚酸类成分分析及抗炎机制研究

摘要第15-17页
ABSTRACT第17-18页
符号说明第19-21页
第一章 白花丹参研究概述第21-32页
    1.1 白花丹参的背景介绍第21页
    1.2 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以及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第21-25页
        1.2.1 丹参酮类化合物第21-24页
        1.2.2 酚酸类化合物第24-25页
    1.3 白花丹参的临床应用第25-26页
    1.4 主要丹酚酸类成分的药理学研究第26-30页
        1.4.1 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第26-27页
        1.4.2 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第27-28页
        1.4.3 对肝的保护作用第28页
        1.4.4 抗糖尿病作用第28-29页
        1.4.5 其他第29-30页
    1.5 丹酚酸B与丹酚酸A的生物活性比较第30页
    1.6 丹酚酸B转化为丹酚酸A的研究第30-31页
    1.7 立题依据第31-32页
第二章 白花丹参药材主要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第32-37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2页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2-35页
        2.3.1 色谱条件第32页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2页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2-33页
        2.3.4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3页
        2.3.5 精密度试验第33-34页
        2.3.6 稳定性试验第34页
        2.3.7 重复性试验第34页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34页
        2.3.9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第34-35页
    2.4 讨论与总结第35-37页
第三章 白花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转化为丹酚酸A的工艺研究第37-52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7页
    3.3 实验方法第37-38页
        3.3.1 不同pH值溶液的配制第37页
        3.3.2 丹酚酸B转化为丹酚酸A的药材处理第37-38页
        3.3.3 样品的制备第38页
        3.3.4 HPLC色谱条件第38页
        3.3.5 LC-MS色谱条件第38页
        3.3.6 丹酚酸A的含量测定第3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8-50页
        3.4.1 原药材和处理后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第38-39页
        3.4.2 处理前白花丹参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的LC-MS定性分析第39-40页
        3.4.3 处理后白花丹参药材中丹酚酸类成分的LC-MS定性分析第40-42页
        3.4.4 丹酚酸B转化为丹酚酸A的工艺研究第42-48页
            3.4.4.1 不同pH值溶液对丹酚酸B转化为丹酚酸A的影响第42-44页
            3.4.4.2 不同反应时间对丹酚酸B转化为丹酚酸A的影响第44-46页
            3.4.4.3 不同反应温度对丹酚酸B转化为丹酚酸A的影响第46-48页
        3.4.5 丹酚酸A的含量第48-50页
            3.4.5.1 标准曲线第48页
            3.4.5.2 精密度试验第48页
            3.4.5.3 稳定性试验第48页
            3.4.5.4 重复性试验第48页
            3.4.5.5 加样回收率实验第48-49页
            3.4.5.6 处理过的药材中丹酚酸A含量第49-50页
    3.5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丹酚酸A的提取工艺研究第52-57页
    4.1 仪器与材料第52页
    4.2 方法与结果第52-56页
        4.2.1 药材的处理第52页
        4.2.2 丹酚酸A的测定方法第52-54页
            4.2.2.1 色谱条件第52页
            4.2.2.2 标准品溶液制备第52页
            4.2.2.3 供试品溶液制备第52页
            4.2.2.4 标准曲线建立第52-53页
            4.2.2.5 精密度试验第53页
            4.2.2.6 稳定性试验第53-54页
            4.2.2.7 重复性试验第54页
        4.2.3 丹酚酸A提取工艺的研究第54-56页
            4.2.3.1 正交试验设计第54页
            4.2.3.2 结果分析第54-55页
            4.2.3.3 工艺验证第55-56页
    4.3 讨论第56页
    4.4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处理后白花丹参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第57-69页
    5.1 前言第57-58页
    5.2 结构鉴定第58-66页
        5.2.1 化合物Ⅰ第58-59页
        5.2.2 化合物Ⅱ第59-60页
        5.2.3 化合物Ⅲ第60-61页
        5.2.4 化合物Ⅳ第61-62页
        5.2.5 化合物Ⅴ第62-63页
        5.2.6 化合物Ⅵ第63-65页
        5.2.7 化合物Ⅶ第65-66页
    5.3 提取与分离第66-67页
        5.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6页
        5.3.2 提取物的制备第66页
        5.3.3 成分的分离第66-67页
    5.4 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第67-68页
    5.5 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丹酚酸A、丹酚酸C和迷迭香酸抑制TNF-α诱导的人体主动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及机制的研究第69-90页
    6.1 引言第69-70页
    6.2 实验材料第70-71页
        6.2.1 细胞系第70页
        6.2.2 主要仪器第70页
        6.2.3 主要试剂第70-71页
    6.3 实验方法第71-77页
        6.3.1 细胞培养第71页
            6.3.1.1 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第71页
            6.3.1.2 U937单核细胞第71页
        6.3.2 DHE检测ROS的产量第71-72页
            6.3.2.1 实验原理第71页
            6.3.2.2 实验步骤第71-72页
        6.3.3 细胞黏附实验第72页
            6.3.3.1 实验原理第72页
            6.3.3.2 实验步骤第72页
        6.3.4 RT-PCR法检测HAECs中ICAM-1、VCAM-1、IL-6、MCP-1、P-selectin、RAGE和NF-κB的mRNA表达第72-74页
            6.3.4.1 各目的基因和内参的引物序列第72-73页
            6.3.4.2 总RNA的提取第73页
            6.3.4.3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73-74页
            6.3.4.4 Re Time PCR第74页
        6.3.5 Western blot法检测人主动脉内皮细胞ICAM-1、VCAM-1、P-selectin、RAGE和NF-κB蛋白的表达第74-76页
            6.3.5.1 细胞裂解及总蛋白提取第74页
            6.3.5.2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74-75页
            6.3.5.3 SDS-PAGE电泳第75页
            6.3.5.4 转膜第75页
            6.3.5.5 膜的封闭第75-76页
            6.3.5.6 抗体孵育第76页
            6.3.5.7 显影第76页
        6.3.6 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和MCP-1蛋白表达水平第76-77页
            6.3.6.1 实验原理第76页
            6.3.6.2 实验步骤第76-77页
        6.3.7 细胞免疫组化第77页
        6.3.8 统计学处理第77页
    6.4 实验结果第77-88页
        6.4.1 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第77页
        6.4.2 SalA、SalC和RA分别抑制TNF-α诱导的HAECs中ROS的表达第77-78页
        6.4.3 SalA、SalC和RA分别抑制TNF-α诱导的HAECs与U937细胞的粘附作用第78-79页
        6.4.4 SalA、SalC和RA分别抑制HAECs中VCAM-1,RAGE和NF-κB的表达第79-83页
            6.4.4.1 不同浓度的SalA、SalC和RA对TNF-α诱导的HAECs中VCAM-1,RAGE和NF-κB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第79-81页
            6.4.4.2 不同浓度的SalA、SalC和RA对TNF-α诱导的HAECs中VCAM-1,RAGE和NF-κB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第81-83页
        6.4.5 SalA、SalC和RA分别抑制HAECs中ICAM-1和P-selectin的表达第83-85页
            6.4.5.1 不同浓度的SalA、SalC和RA对TNF-α诱导的HAECs中ICAM-1和P-selecti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第83-84页
            6.4.5.2 不同浓度的SalA、SalC和RA对TNF-α诱导的HAECs中ICAM-1和P-selectin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第84-85页
        6.4.6 SalA、Sal C和RA分别抑制HAECs中IL-6和MCP-1的表达第85-88页
            6.4.6.1 不同浓度的SalA、SalC和RA对TNF-α诱导的HAECs中IL-6和MCP-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第85-87页
            6.4.6.2 不同浓度的SalA、SalC和RA对TNF-α诱导的HAECs中IL-6和MCP-1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第87-88页
    6.5 讨论与总结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96页
附录:化合物图谱第96-103页
附件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公藤药材及制剂指纹图谱研究
下一篇:当归抗辐射多糖的结构特征及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