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1.1 反硝化菌研究进展以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2-21页 |
1.1.1 反硝化作用 | 第12页 |
1.1.2 反硝化菌 | 第12-14页 |
1.1.3 反硝化功能基因 | 第14-15页 |
1.1.4 反硝化菌的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1.4.1 传统培养方法研究反硝化菌 | 第15-16页 |
1.1.4.2 分子方法研究反硝化微生物区系 | 第16-18页 |
1.1.5 反硝化菌与复杂有机物的降解 | 第18-21页 |
1.2 喹啉降解研究 | 第21-25页 |
1.2.1 喹啉介绍 | 第21页 |
1.2.2 喹啉降解途径研究 | 第21-24页 |
1.2.3 喹啉降解菌 | 第24-25页 |
1.3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31页 |
1.3.1 DGGE 指纹图谱技术 | 第25-27页 |
1.3.2 克隆文库技术 | 第27-28页 |
1.3.3 454 新一代测序技术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喹啉废水反硝化反应器中优势菌的代谢功能研究 | 第31-40页 |
引言 | 第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2.1.1 材料 | 第31-34页 |
2.1.1.1 喹啉废水反硝化反应器装置 | 第31-32页 |
2.1.1.2 供试菌株 | 第32-34页 |
2.1.1.3 培养基 | 第34页 |
2.1.2 方法 | 第34-35页 |
2.1.2.1 反硝化能力测试 | 第34页 |
2.1.2.2 反硝化降解喹啉能力测试 | 第34页 |
2.1.2.3 好氧降解喹啉能力测试 | 第34页 |
2.1.2.4 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2.2 结果 | 第35-37页 |
2.2.1 反硝化反应器的运行状况 | 第35页 |
2.2.2 菌株反硝化能力测试结果 | 第35-36页 |
2.2.3 菌株反硝化降解喹啉能力测试结果 | 第36-37页 |
2.2.4 菌株好氧降解喹啉能力测试结果 | 第37页 |
2.3 讨论 | 第37-39页 |
2.4 文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喹啉废水反硝化反应器细菌群落结构解析 | 第40-72页 |
引言 | 第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9页 |
3.1.1 材料 | 第40-41页 |
3.1.1.1 喹啉废水反硝化反应器装置 | 第40-41页 |
3.1.2 DGGE 技术分析法 | 第41-45页 |
3.1.2.1 样品采集 | 第41页 |
3.1.2.2 总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41-42页 |
3.1.2.3 细菌 16S rRNA 基因 V3 区 PCR | 第42页 |
3.1.2.4 PCR 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 第42-43页 |
3.1.2.5 DGGE 条带回收与测序 | 第43-45页 |
3.1.3 454 测序技术分析法 | 第45-49页 |
3.1.3.1 样品采集 | 第45页 |
3.1.3.2 总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45-46页 |
3.1.3.3 细菌 16S rRNA 基因 V3 区 PCR | 第46页 |
3.1.3.4 454 测序 | 第46页 |
3.1.3.5 细菌 454 序列的处理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46-49页 |
3.2 结果 | 第49-69页 |
3.2.1 16S rRNA 基因 V3 区的 PCR-DGGE 分析结果 | 第49-52页 |
3.2.2 细菌群落 454 测序分析结果 | 第52-69页 |
3.2.2.1 454测序结果 | 第52-53页 |
3.2.2.2 反应器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 第53-55页 |
3.2.2.3 反应器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 第55-63页 |
3.2.2.4 稳定细菌群落的类群分布 | 第63-65页 |
3.2.2.5 反应器变化显著的细菌类群 | 第65-69页 |
3.3 讨论 | 第69-71页 |
3.3.1 喹啉反硝化反应器的重要功能菌 | 第69-70页 |
3.3.2 喹啉反硝化反应器中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70页 |
3.3.3 喹啉反硝化反应器中喹啉降解途径的推测 | 第70-71页 |
3.4 文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喹啉废水反硝化反应器古菌群落结构初步解析 | 第72-84页 |
引言 | 第7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4.1.1 材料 | 第72页 |
4.1.1.1 喹啉废水反硝化反应器装置 | 第72页 |
4.1.1.2 反应器生物膜样本总 DNA | 第72页 |
4.1.2 454 测序技术分析法 | 第72-74页 |
4.1.2.1 古菌 16S rRNA 基因部分区域 PCR | 第72-73页 |
4.1.2.2 454 测序 | 第73页 |
4.1.2.3 古菌 454 序列的处理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73-74页 |
4.2 结果 | 第74-83页 |
4.2.1 454 测序结果 | 第74-76页 |
4.2.2 反应器古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 第76-78页 |
4.2.3 反应器古菌群落结构变化 | 第78-83页 |
4.3 讨论 | 第83页 |
4.4 文章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附录1 溶液试剂及培养基 | 第91-93页 |
附录2 仪器设备 | 第93-94页 |
附录3 缩写和全称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研究生阶段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