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几种基于ESIPT机制铜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分析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荧光分子探针第12-14页
        1.1.1 基本概念第12-13页
        1.1.2 荧光分子探针的特征和分类第13-14页
    1.2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型分子荧光探针第14-17页
        1.2.1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概述第14-15页
        1.2.2 基于ESIPT机理的荧光分子探针第15-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页
    1.3 Cu~(2+)及检测Cu~(2+)的荧光探针第17-20页
        1.3.1 Cu~(2+)的检测意义第17-18页
        1.3.2 基于不同检测机制的Cu~(2+)荧光探针第18-20页
    1.4 本文构思和主要研究工作第20-22页
第二章 质子供体调节的ESIPT荧光探针Pi-A和Pi-E分别对Cu~(2+)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第22-35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设计思路第22-23页
    2.3 实验部分第23-25页
        2.3.1 仪器与试剂第23页
        2.3.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23-25页
        2.3.3 测试溶液的配制第25页
        2.3.4 细胞培养和荧光成像第2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5-34页
        2.4.1 探针Pi-A和Pi-E的光谱性质第25-27页
        2.4.2 探针Pi-A和Pi-E分别与Cu~(2+)响应的机理研究第27-28页
        2.4.3 测试条件的优化第28-31页
        2.4.4 浓度考察第31-32页
        2.4.5 探针Pi-A和Pi-E的选择性研究第32-33页
        2.4.6 Hela细胞中铜离子的检测第33-34页
    2.5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ESIPT苯并噻唑类荧光探针BT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第35-44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设计思路第35-36页
    3.3 实验部分第36-38页
        3.3.1 仪器与试剂第36页
        3.3.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36-37页
        3.3.3 测试溶液的配制第37页
        3.3.4 检测下限的计算第37-3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8-43页
        3.4.1 探针BT、控制物HBT和BM、产物BA的光谱性质第38-40页
        3.4.2 与Cu~(2+)响应的机理研究第40-41页
        3.4.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41-42页
        3.4.4 浓度考察第42页
        3.4.5 探针BT对Cu~(2+)的选择性研究第42-43页
    3.5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含苯并噻唑、咪唑结构的新型ESIPT荧光探针的光谱性能研究及其应用第44-53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设计思路第44页
    4.3 实验部分第44-47页
        4.3.1 仪器与试剂第44-45页
        4.3.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5-46页
        4.3.3 测试溶液的配制第46页
        4.3.4 检测下限的计算第46-47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4.4.1 探针CK光谱研究第47-48页
        4.4.2 探针CK对Cu~(2+)的检测机理研究第48-49页
        4.4.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49-50页
        4.4.4 浓度考察第50-51页
        4.4.5 探针CK选择性实验第51-52页
    4.5 小结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2-63页
部分化合物的谱图第63-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文本语言特点看历史文献的英译--以“东京审判”中文资料翻译项目为例
下一篇:几种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传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