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妇产科学论文--妇科学论文--女性生殖器功能性疾病论文--月经的生理与失调论文

骶部晃动反射导向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9-10页
1 临床资料第10-11页
    1.1 研究对象第10页
    1.2 诊断标准第10页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0页
        1.2.2 中医诊断标准第10页
    1.3 病例选择标准第10-11页
        1.3.1 病例纳入标准第10页
        1.3.2 病例排除标准第10-11页
        1.3.3 病例剔除标准第11页
        1.3.4 病例中止和脱落标准第11页
2 研究内容第11-14页
    2.1 分组第11页
    2.2 治疗方法第11-12页
        2.2.1 治疗组第11-12页
        2.2.2 对照组第12页
    2.3 观察周期第12页
    2.4 观察指标第12-13页
        2.4.1 疼痛症状积分第12-13页
        2.4.2 中医症状评分第13页
    2.5 疗效评定标准第13页
        2.5.1 痛经疗效评定第13页
        2.5.2 中医症状疗效评定第13页
    2.6 统计学处理第13-14页
3 试验结果第14-19页
    3.1 一般资料第14-15页
        3.1.1 年龄、初潮年龄、病程第14页
        3.1.2 痛经程度第14-15页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比较第15-16页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第16页
    3.4 两组患者每个疗程后疼痛疗效比较第16-18页
    3.5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第18-19页
4 讨论第19-27页
    4.1 祖国医学对痛经的认识第19页
    4.2 传统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第19-20页
    4.3 痛经治疗手法的选择依据及治疗机制第20-22页
        4.3.1 腰部及骶部操作第21页
        4.3.2 腹部操作第21-22页
        4.3.3 下肢部操作第22页
    4.4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第22-24页
    4.5 现代医学对手法治疗作用机理的认识第24-25页
        4.5.1 神经系统第24页
        4.5.2 循环系统第24页
        4.5.3 运动系统第24-25页
        4.5.4 内脏功能第25页
    4.6 骶部晃动反射导向疗法的选择依据及治疗机制第25-27页
        4.6.1 骶部晃动反射导向疗法的选择依据第25页
        4.6.2 骶部及盆腔解剖第25-26页
        4.6.3 骶部晃动反射导向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第26-27页
5 研究结果分析第27-29页
    5.1 疼痛症状积分分析第27页
    5.2 中医症状评分分析第27-28页
    5.3 疼痛症状疗效分析第28页
    5.4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第28页
    5.5 本研究中两种治疗方法各自的优势第28-29页
6 结论第29-30页
总结与展望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4页
附录一: 英文略缩语表第34-35页
附录二: 综述第35-40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附录三: 病例收集资料第40-43页
附录四: 致谢第43-44页
附录五: 个人简介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乳头瘤病毒(HPV)58 L1蛋白的制备与免疫评价
下一篇: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