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内渗流井取水工程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渗流井取水工程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与渗流井类似取水工程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渗流井取水物理模拟试验 | 第17-27页 |
2.1 渗流井的结构 | 第17-18页 |
2.2 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 第18-23页 |
2.2.1 渗流砂槽 | 第18-19页 |
2.2.2 渗流井的缩微模型 | 第19-21页 |
2.2.3 测量系统 | 第21-23页 |
2.2.4 供水系统 | 第23页 |
2.3 试验准备 | 第23-25页 |
2.4 试验方案及试验顺序 | 第25页 |
2.5 模拟试验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7-45页 |
3.1 渗流井取水效果分析 | 第27-31页 |
3.1.1 竖井降深对渗流井取水效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2 硐室埋深对渗流井取水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3 河流渗漏补给能力对渗流井取水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 渗流砂槽内部渗流场特征分析 | 第31-45页 |
3.2.1 XOY 截面降深散点图分析 | 第31-38页 |
3.2.2 XOZ 截面降深散点图分析 | 第38-41页 |
3.2.3 YOZ 截面降深散点图分析 | 第41-45页 |
第四章 砂槽试验数值模拟 | 第45-67页 |
4.1 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4.1.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 | 第45-46页 |
4.1.2 数值模型 | 第46-47页 |
4.2 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 第47-67页 |
4.2.1 强河流渗漏补给能力的各试验方案拟合情况 | 第47-57页 |
4.2.2 弱河流渗漏补给能力的各试验方案拟合情况 | 第57-67页 |
第五章 渗流井取水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73页 |
5.1 竖井降深对渗流井取水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 河床介质渗漏能力对渗流井取水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 硐室埋深对渗流井取水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5.4 渗透系数对渗流井取水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5.5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