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肌动蛋白参与He-Ne激光对UV-B辐射小麦根损伤修复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词第9-10页
目录第10-13页
1 绪论第13-61页
    1.1 植物响应 UV-B 辐射的研究第14-30页
        1.1.1 UV-B 辐射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第15-21页
        1.1.2 植物体内 UV-B 受体 UVR8 的研究第21-24页
        1.1.3 UV-B 辐射导致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第24-26页
        1.1.4 UV-B 辐射对植物细胞骨架的影响第26-27页
        1.1.5 UV-B 辐射对植物细胞周期的影响第27-28页
        1.1.6 UV-B 辐射与其它因子复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第28-29页
        1.1.7 植物响应 UV-B 辐射研究的展望第29-30页
    1.2 植物肌动蛋白的研究进展第30-54页
        1.2.1 细胞核内的肌动蛋白第32-33页
        1.2.2 肌动蛋白在植物体内功能的研究进展第33-53页
        1.2.3 植物肌动蛋白研究的展望第53-54页
    1.3 激光对生物影响的研究第54-57页
        1.3.1 激光的生物学效应机制第54-55页
        1.3.2 He-Ne 激光对动物细胞的影响第55页
        1.3.3 He-Ne 激光对微生物生理代谢的影响第55-56页
        1.3.4 He-Ne 激光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第56-57页
    1.4 量子点纳米颗粒对植物的影响第57-58页
    1.5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58-6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1-73页
    2.1 材料第61页
    2.2 技术方法第61-71页
        2.2.1 小麦种子的萌发第61页
        2.2.2 各处理组设置第61页
        2.2.3 UV-B 辐射处理第61-62页
        2.2.4 He-Ne 激光辐照处理第62页
        2.2.5 外源施加药物处理第62页
        2.2.6 小麦幼苗根长及根相对伸长率的测定第62页
        2.2.7 小麦细胞壁红外光谱检测粗提物的制备第62-63页
        2.2.8 小麦细胞壁果胶及总糖的检测第63页
        2.2.9 小麦根尖 IAA 粗提液的制备第63页
        2.2.10 小麦根尖 IAA 含量的测定第63页
        2.2.11 小麦根尖 IAA 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63-64页
        2.2.12 小麦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第64页
        2.2.13 原生质体活力的检测第64页
        2.2.14 叶片细胞核的分离及纯化第64-65页
        2.2.15 叶绿素的测定第65页
        2.2.16 可溶性糖及丙二醛(MDA)的测定第65页
        2.2.17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第65页
        2.2.18 小麦根尖 H_2O_2荧光探针的装载第65-66页
        2.2.19 超氧阴离子的测定第66页
        2.2.20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第66页
        2.2.21 肌动蛋白的提取及 western-blot 鉴定第66-67页
        2.2.22 细胞核内肌动蛋白的荧光标记第67-68页
        2.2.23 原生质体微丝骨架的荧光标记第68页
        2.2.24 根尖微丝原位荧光标记第68页
        2.2.25 染色体的荧光标记第68页
        2.2.26 图像观察及分析第68-69页
        2.2.27 小麦根总 RNA 的提取及检测第69页
        2.2.28 反转录 cDNA 的合成第69页
        2.2.29 半定量 PCR 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69-70页
        2.2.30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引物扩增效率的检测第70页
        2.2.31 半定量 PCR 扩增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第70-71页
        2.2.32 CdTe 量子点的合成及表征第71页
        2.2.33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71页
    2.3 技术路线第71-73页
3 结果第73-135页
    3.1 肌动蛋白参与了 UV-B 辐射导致的小麦“翘根”现象的发生第73-95页
        3.1.1 小麦幼苗“翘根”现象的发生第73页
        3.1.2 不同处理组中根长及根相对伸长率的变化第73-74页
        3.1.3 不同处理组中小麦种粒与水平面所成角度第74-75页
        3.1.4 不同处理组小麦幼根体内 H_2O_2的水平第75-78页
        3.1.5 小麦幼根细胞内 O_2-及 AsA 含量第78-79页
        3.1.6 不同处理组小麦幼根细胞壁提取物的红外检测第79-80页
        3.1.7 不同处理组小麦幼根细胞壁组分的变化第80-81页
        3.1.8 不同处理组 3 日龄小麦幼根中 IAA 含量及 IAA 氧化酶的活力第81-82页
        3.1.9 不同处理组 3 日龄小麦幼根细胞大小的比较第82-85页
        3.1.10 不同处理组小麦幼根过渡区细胞内 F-actin 的分布第85-88页
        3.1.11 不同处理组小麦幼根分生区细胞内 F-actin 的分布第88-89页
        3.1.12 外施 IAA 及 H_2O_2对小麦幼根过渡区细胞内 F-actin 聚合的影响第89-90页
        3.1.13 外施 IAA 及 H_2O_2对小麦幼根分生区细胞内 F-actin 聚合的影响第90-91页
        3.1.14 不同处理组小麦根原生质体内 F-actin 分布的影响第91页
        3.1.15 外源施加 IAA 及 H_2O_2对小麦根原生质体内 F-actin 分布的影响第91-93页
        3.1.16 小麦根细胞 F-actin 响应不同处理的形态统计第93-95页
    3.2 肌动蛋白参与了 UV-B 辐射导致的小麦根异常有丝分裂的发生第95-117页
        3.2.1 UV-B 辐射对小麦幼苗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第95-97页
        3.2.2 间期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 F-actin 的分布及响应 UV-B 辐射的变化第97-98页
        3.2.3 前期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 F-actin 的分布及响应 UV-B 辐射的变化第98-100页
        3.2.4 中期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 F-actin 的分布及响应 UV-B 辐射的变化第100-102页
        3.2.5 后期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 F-actin 的分布及响应 UV-B 辐射的变化第102-106页
        3.2.6 末期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 F-actin 的分布及响应 UV-B 辐射的变化第106-108页
        3.2.7 小麦原生质体有丝分裂各时期 F-actin 的分布及响应 UV-B 辐射的变化第108-112页
        3.2.8 外施 CB 对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 F-actin 的分布的影响第112-114页
        3.2.9 外施 JAS 对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 F-actin 的分布的影响第114-115页
        3.2.10 外施 CB 对小麦原生质体中 F-actin 的分布的影响第115-116页
        3.2.11 外施 JAS 对小麦原生质体中 F-actin 的分布的影响第116-117页
    3.3 He-Ne 激光及 UV-B 辐射影响了小麦根细胞核内 F-actin 的分布第117-120页
        3.3.1 分离纯化小麦根细胞核第117页
        3.3.2 不同处理组小麦根细胞核内 F-actin 的分布第117-119页
        3.3.3 不同处理组小麦根细胞核内 F-actin 的相对含量第119-120页
    3.4 He-Ne 激光及 UV-B 辐射影响了小麦 actin 的含量及表达第120-125页
        3.4.1 不同处理组小麦 actin 蛋白的相对含量第120-122页
        3.4.2 不同处理组小麦根 RNA 的提取及检测第122页
        3.4.3 不同处理组小麦 ACTIN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第122-125页
    3.5 UV-B 辐射及 CdTe 量子点对小麦幼苗的影响第125-135页
        3.5.1 CdTe 量子点的合成第125页
        3.5.2 CdTe 量子点的表征第125-126页
        3.5.3 不同浓度 CdTe 量子点溶液对小麦幼苗的影响第126页
        3.5.4 不同剂量 UV-B 辐射对小麦幼苗的影响第126-127页
        3.5.5 不同处理组小麦幼苗根细胞内摄入 CdTe 量子点的检测第127页
        3.5.6 不同处理组中 5 日龄小麦幼苗的生长情况及叶绿素含量第127-128页
        3.5.7 不同处理组小麦幼苗中 Cd 的积累第128-129页
        3.5.8 不同处理组小麦体内活性氧成分的含量第129页
        3.5.9 不同处理组小麦抗氧化系统酶类活性的检测第129-130页
        3.5.10 不同处理组小麦幼苗根细胞内 CdTe 量子点的分布第130-132页
        3.5.11 不同处理组小麦细胞内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第132-135页
4 讨论第135-153页
    4.1 植物根参与响应环境 UV-B 辐射第135-141页
        4.1.1 UV-B 辐射导致了“翘根”现象的发生第135-138页
        4.1.2 植物根细胞微管骨架参与响应 UV-B 辐射第138-139页
        4.1.3 植物根细胞微丝骨架参与响应 UV-B 辐射第139-141页
    4.2 UV-B 辐射导致小麦根细胞发生异常分裂的作用机制第141-147页
        4.2.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肌动蛋白的作用机制第142-144页
        4.2.2 肌动蛋白参与了 UV-B 辐射导致的异常分裂现象的发生第144-147页
    4.3 植物细胞核内肌动蛋白的分布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第147页
    4.4 UV-B 辐射对植物体内肌动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47-148页
    4.5 He-Ne 激光修复植物受 UV-B 辐射损伤的可能机制第148-149页
    4.6 CdTe 量子点及 UV-B 辐射对植物代谢影响的机制第149-153页
5 结论第153-155页
6 致谢第155-157页
7 参考文献第157-177页
8 附录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石墨烯和量子点中尺寸效应对可见光吸收的影响
下一篇:若干金属配合物活化二氧化碳机理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