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结构 | 第9-11页 |
第一章 清末刑罚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 第11-17页 |
一、清末刑罚改革的社会背景 | 第11-12页 |
二、清末刑罚改革的原因 | 第12-17页 |
(一) 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信念 | 第12-14页 |
(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第14-15页 |
(三) 对封建刑罚制度落后残暴的自知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引进西方先进的刑罚理念 | 第17-23页 |
一、罪刑法定主义原则 | 第17-18页 |
二、教育刑原则 | 第18-19页 |
三、人权保障原则 | 第19-21页 |
四、刑罚执行的经济性原则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刑罚种类的近代化 | 第23-34页 |
一、死刑执行的变革 | 第24-27页 |
(一) 死刑执行之方法——一元化的“绞” | 第24-26页 |
(二) 死刑执行之场所——监内 | 第26页 |
(三) 死刑复核制度的近代化 | 第26-27页 |
二、刑罚体系中肉刑的彻底废除 | 第27-28页 |
三、自由刑的近代化 | 第28-29页 |
四、财产刑的近代化 | 第29-32页 |
(一) 罚金 | 第29-30页 |
(二) 没收 | 第30-32页 |
五、资格刑的近代化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自由刑执行场所的近代化 | 第34-43页 |
一、监狱改革的背景和历程 | 第34-36页 |
二、监狱的近代化改革的体现 | 第36-43页 |
(一) 近代化监狱理念的确立 | 第36-37页 |
(二) 监狱种类的近代转型 | 第37-38页 |
(三) 监狱管理的近代转型 | 第38-41页 |
(四) 近代第一部监狱法草案的出台——《大清监狱律草案》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清末刑罚执行制度中的激励措施 | 第43-54页 |
一、减刑制度的规定 | 第43-46页 |
(一) 减刑情节的分类 | 第43-44页 |
(二) 减刑的执行限度和方式 | 第44-46页 |
二、缓刑制度的规定 | 第46-49页 |
三、假释制度的规定 | 第49-51页 |
(一) 假释适用的条件为 | 第49-50页 |
(二) 假释的撤销情况 | 第50页 |
(三) 假释的效力 | 第50-51页 |
四、刑罚执行中“累进处遇制”的规定 | 第51-54页 |
第六章 清末行刑时效制度的近代化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