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峨眉山寺庙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论第9-19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1.2 研究峨眉山寺庙园林场所精神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相关的研究成果第10-16页
        1.3.1 关于寺庙园林的研究成果第10-12页
        1.3.2 关于场所精神的研究成果第12-14页
        1.3.3 关于峨眉山的研究成果第14-16页
        1.3.4 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本文研究的特点第16页
    1.4 研究主要内容第16-17页
    1.5 课题研究的相关方法第17-18页
        1.5.1 文献检索查阅法第17页
        1.5.2 实地调查研究法第17-18页
        1.5.3 问卷调查法第18页
        1.5.4 归纳总结法第18页
        1.5.5 推广演绎法第18页
    1.6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寺庙园林与场所精神第19-39页
    2.1 寺庙园林第19-20页
        2.1.1 概念第19页
        2.1.2 寺庙园林分类第19-20页
    2.2 场所精神第20-25页
        2.2.1 空间和场所第20-21页
        2.2.2 场所精神第21页
        2.2.3 场所“意境”第21-22页
        2.2.4 场所精神的感知与认同第22-23页
        2.2.5 认知、归属感与情感反应第23-24页
        2.2.6 场所精神的体验机制第24-25页
    2.3 寺庙园林的场所精神第25-39页
        2.3.1 寺庙园林场所精神历史发展第25-26页
        2.3.2 寺庙园林场所精神影响要素第26-39页
3. 峨眉山寺庙园林场所精神影响要素分析第39-73页
    3.1 峨眉山寺庙园林场所环境特征要素第39-56页
        3.1.1 园林基址第39-43页
        3.1.2 布局形态和空间构成第43-46页
        3.1.3 建筑格局第46-56页
    3.2 峨眉山寺庙园林场所构成要素第56-73页
        3.2.1 建筑第56-62页
        3.2.2 山水第62-64页
        3.2.3 小品第64-68页
        3.2.4 植物第68-73页
4. 游客对峨眉山园林场所精神的感知与认同调查分析第73-81页
    4.1 调查问卷的人口统计特征分析第73-75页
        4.1.1 性别构成第74页
        4.1.2 年龄构成第74页
        4.1.3 文化水平分布第74-75页
        4.1.4 职业分布第75页
    4.2 游客游览目的分析第75-77页
        4.2.1 游览时间分析第75-76页
        4.2.2 游客游览次数分析第76页
        4.2.3 游览目的分析第76-77页
    4.3 游客感知分析第77-80页
        4.3.1 峨眉山的吸引因素分析第77-78页
        4.3.2 峨眉山寺庙园林的吸引因素分析第78-79页
        4.3.3 寺庙活动的吸引因素分析第79-80页
    4.4 游客认同分析第80-81页
5. 场所精神在峨眉山寺庙园林中的体现第81-93页
    5.1 峨眉山寺庙园林场所精神分析第81-84页
        5.1.1 意向第81-82页
        5.1.2 空间与特征第82-84页
    5.2 尊重峨眉山寺庙园林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理念第84-87页
        5.2.1 文脉传承第84页
        5.2.2 因地制宜第84-85页
        5.2.3 以小见大第85页
        5.2.4 巧借自然第85-87页
    5.3 峨眉山寺庙园林场所精神的营造第87-93页
        5.3.1 场所时间营造第88-90页
        5.3.2 场所空间营造第90-93页
6. 结论与讨论第93-98页
    6.1 结论第93-94页
    6.2 讨论第94-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附录第102-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链含吡啶杂环结构聚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新型螺旋结构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