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

中西方协商民主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选题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第2章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第15-21页
    2.1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和特征第15-17页
        2.1.1 西方协商民主的内涵第15-16页
        2.1.2 西方协商民主的特征第16-17页
    2.2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来源第17-18页
        2.2.1 历史实践来源第17页
        2.2.2 理论来源第17-18页
        2.2.3 现实来源第18页
    2.3 西方协商民主的实践模式第18-21页
        2.3.1 公民会议第18-19页
        2.3.2 公民陪审团第19页
        2.3.3 协商民意测验第19页
        2.3.4 大规模协商大会第19-21页
第3章 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第21-26页
    3.1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的内容第21页
    3.2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3.3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历史演进第22-24页
    3.4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第4章 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区别和联系第26-30页
    4.1 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区别第26-28页
        4.1.1 内涵概念不同第26页
        4.1.2 历史背景不同第26-27页
        4.1.3 协商的实践形式不同第27页
        4.1.4 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不同第27-28页
    4.2 中西方协商民主的联系第28-30页
        4.2.1 二者都强调社会包容性与多元性第28页
        4.2.2 两者都提倡公民参与第28-29页
        4.2.3 决策的科学化、合法化为二者共同的目标第29页
        4.2.4 都能够制约政治权利第29-30页
第5章 吸取西方协商民主精华完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第30-35页
    5.1 西方协商民主对我国的启示第30-32页
        5.1.1 要倡导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第30-31页
        5.1.2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应齐头并进第31-32页
    5.2 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对策探讨第32-35页
        5.2.1 继续加强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第32页
        5.2.2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能力第32页
        5.2.3 完善政治协商的实现形式第32-33页
        5.2.4 构建切实有效的政治参与网络第33页
        5.2.5 注重培育社会主义公民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感第33-35页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作者简介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研究--以淮安高职院校为例
下一篇:大型国际性活动安全保卫组织指挥模式研究--以南京亚青会安保组织指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