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 目录 | 第5-6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一、悲伤意蕴产生的缘由 | 第8-17页 |
| (一) 宋代女性的生存环境 | 第8-12页 |
| (二) 宋代开始盛行的理学思想 | 第12-14页 |
| (三) 适合女性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 | 第14-17页 |
| 二、悲伤意蕴深浅的分类 | 第17-24页 |
| (一) 悲哀 | 第18-20页 |
| (二) 悲痛 | 第20-22页 |
| (三) 悲惨 | 第22-24页 |
| 三、悲伤意蕴的具体表现 | 第24-32页 |
| (一) 意象选择 | 第24-25页 |
| (二) 人物刻画 | 第25-28页 |
| (三) 意境创设 | 第28-29页 |
| (四) 语言运用 | 第29-32页 |
| 四、悲伤意蕴体现的价值 | 第32-41页 |
| (一) 真实美 | 第32-34页 |
| (二) 情感美 | 第34-35页 |
| (三) 艺术美 | 第35-38页 |
| (四) 崇高美 | 第38-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后记 | 第44页 |